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以产业扶贫带动整体脱贫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6日 08版)

        “飞沙走石家无粮,人老几辈住坯房,满村光棍无婆姨,有女不嫁海则梁。”这句顺口溜是对陕西省定边县海则梁乡海则梁村昔日景象的描写。十几年过去了,海则梁乡的年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15年的8万元。

     

        海则梁人脱贫致富,要感谢一家民营企业——荣民控股集团。16年的定点扶贫,荣民控股集团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参与新农村建设等累计捐款捐物达3亿元,开创了以产业扶贫带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脱贫的“荣民模式”。

     

        2000年至2005年,荣民控股集团加大了对海则梁乡教育、医疗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帮扶力度。2005年至2010年,进一步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捐资3000多万元建设10多万亩高产水浇地,建成5000多个日光大棚,仅此一项便让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5万元。“十二五”时期,荣民控股集团在海则梁乡实施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村的工业化,完成了9.6平方公里的小城镇规划,发展规模养殖,并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截至目前,已有2000多户入住了小城镇,全乡规模5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已有几十户。目前,企业正在建设的工业园主要用于农产品、肉食品深加工、农机具加工生产,预计该工业园将让全镇三个乡的农民每年增收1万元以上。

     

        “‘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一定要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陕西荣民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史贵禄指出,荣民的扶贫模式,核心就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可复制性、辐射性和带动性。

     

        目前,荣民集团结合以前的扶贫经验和模式,与定边县政府共同制定了符合持续发展的“四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日光大棚达到3万个,同时实现免费医疗、消除贫困、人均一个日光大棚三个全覆盖。(本报记者 李 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