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长天·中国生态地图】
“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提起宝鸡,最令人称羡的是其江南水乡般的城市环境。作为一座内陆城市、一座黄土高原上的城市,如今的宝鸡山花、绿野、森林交相辉映。
鄂尔多斯、西宁、延安、石河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一批森林城市如绿色明珠镶嵌在祖国西部地区,通过发展绿色产业绘就了精准扶贫、森林惠民新图景。
栽树就是栽生态栽财富栽民生
宝鸡北临黄土台塬,南靠秦岭北麓,渭河穿城而过,城区沿渭河呈带状分布。作为老工业基地,宝鸡各类用地紧张,绿化欠账较多。
为改变城市面貌,宝鸡吹响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角。
绿化的首要任务是增加绿量。宝鸡采取工程造林、专业队实施的办法,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工程,在城区突出高大乔木,倡导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在农村发展花卉种苗产业、生态观光林业。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26%,生态脆弱的宝鸡,一下子变成了“西部绿色明珠”。
而在西安,自创森以来,全市新建26座公园,新建小广场261处,完成道路绿化639条,城区绿化覆盖率逐步提高,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成为补充城市绿量的一道亮丽风景。“栽树就是栽生态、栽财富、栽民生、栽发展,植树造林投入再多也不为过。”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说。
打好生态改善“翻身仗”
历史上,延安曾有“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记载,但由于历代战争的破坏、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传统的“散牧”放羊等,使延安境内的植被逐渐破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延安面临多个短板。”延安市林业局局长、创森办主任姜文华说,首先是延安的气候条件不理想,生态自然恢复功能较弱;其次,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梁多,坡度大,植树造林的难度和成本都很大,成活率相对偏低;另外,延安市区、各县城都位于沟道之内,可利用的建设用地少。
为了打好这场“翻身仗”,延安人付出了艰辛卓绝的努力。1999年,延安率先打响全国退耕还林“第一枪”,展开了一场持久的生态保卫战。变传统的“兄妹开荒”精神为“兄妹造林”精神,延安上下全力以赴。截至目前,延安全市林草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46%提高至67.7%,已初步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摘掉了贫瘠、荒凉、落后的帽子。
“在黄土高原这个过去的不毛之地,延安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姜文华说。
从“卖木材”到“卖景观”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西安临潼骊山的美丽景象,此后多年,骊山森林屡遭破坏。通过森林城市建设,临潼骊山又恢复了满目苍翠。2015年,临潼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521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19.5亿元,荣膺“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区”。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很多县市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些地区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和绿色产业促进了脱贫致富。
“多年的实践表明,发展森林旅游,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助推精准扶贫、促进林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贫困人口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有4条主要途径,分别是通过就业实现增收,通过开展个体经营实现增收,通过发展种养殖实现增收,通过资源出租、入股经营等实现增收。
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超认为,森林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从“砍树”到“看树”、从“卖木材”到“卖景观”、从“把林产品运出去”到“把城镇居民引进来”的历史性转变。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35万户、110万人,年户均增收3500元。(本报记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