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红色绿色在这里交相辉映

    ——云南省威信县积极发展旅游产业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张勇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12日 01版)
    云南省威信县水田镇湾子苗寨的几位小朋友在寨口玩耍。本报记者 周官正摄/光明图片

        【长征路·新故事】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之名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取宣威立信之意。威信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境内山峦起伏,如诗如画。这里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见证之地,也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沿着山间小路从四川来到水田镇的湾子苗寨,进入云南。这座苗族村寨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苗寨房屋布局依“马蹄形”地势而建,中轴线上3棵紫薇树形成一条直线,等距离分立寨前、寨中、寨后,被当地寨民喻为母树、子树和孙树。

     

        记者跟随81岁的苗寨寨民陶登玉来到苗寨深处,在一棵千年紫薇古树旁,陶登玉讲起了红军与苗寨的故事。“当年,红军来到苗寨,寨民们以为红军是‘土匪’,多数躲进了山林里,留守的老人看到红军没有乱闯,军纪严明,还送衣服等物品,就和红军熟络起来,躲进山林的寨民也纷纷回来热情招待红军。”陶登玉说。

     

        红军离开苗寨后,1935年2月5日至14日,中共中央在威信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连续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确定了中央红军新的战略方针等事宜。

     

        如今,扎西会议纪念馆、花房子会议旧址、庄子上会议旧址、湾子苗寨等红色遗址,以及传承下来的红色文化,已成为威信县重要的资源,红色旅游也逐渐成了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

     

        34岁的熊艳指着不远处的“紫薇山庄”告诉记者,那是她家经营的农家乐,已经四五年了,生意红火。“以前寨民以耕作为主,家庭年收入约1万元,随着红色旅游的开展,游客日渐增多,高峰期的苗寨每天能接待上千人,目前家庭平均年收入达两三万元。”

     

        “湾子苗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对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作用。”水田镇镇长龚尚昆说。如今,湾子苗寨已被云南省旅游局命名为云南省第三批文明风景旅游区,入选云南省三十个最具魅力村寨,并成为入选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的苗寨。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整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这首《二月红军来到扎西》的歌谣时常会在云南省扎西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水田镇龙洞村唱起,到这里接受培训的人员也日渐多了起来。据统计,龙洞村去年共接待云南省、市、县各级党员干部24批次、3000余人次,为基地内农户创收27万余元。

     

        威信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宗双凤表示,随着红色旅游的开展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威信县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正逐渐转向以旅游产业和高原绿色农产品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告别单一的黑灰色,红色和绿色正在威信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大放异彩。”(本报记者 刘坤 张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