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上旬的陕北高原,秋高气爽。国庆期间,第四军医大学340余名新学员刚刚完成军政训练,便沿着红军足迹开始野营拉练。这些1998年、1999年出生的学员们背负行囊,徒步行军300公里,用双脚去丈量红军的艰辛,用灵魂去感悟长征的伟力。
坚守初心
扣好信念的第一粒扣子
理想信念是长征之魂,漫漫征途见证着青年学员的信仰信念。针对入伍动机多元、吃苦精神欠缺等新训瓶颈问题,特别是面对300公里长途行军,有些学员出现信心不够、意志不足等情况,该校把长征精神宣讲灌注在300公里野外综合训练全程,引导学员在重走长征路中擦亮精神底色。
没有远大理想的烛照,前行就会迷失方向。从杨家岭到抗大校址,再到直罗镇战役纪念馆,学员们经历了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精神洗礼,身体力行感受了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每晚的宿营地,学员们总会聚到一起,交流途中的故事和感悟。学员常恬恬感慨地说:“以前总感觉理想信念很空,今天才知道它不是口号,而是实践,是红军战士用双脚、用生死、用战斗展现出来的。”
回望长征
迈出强军的第一次征程
一路前行,一路思考。340余名学员高唱强军战歌,自编自导的快板《长征故事》《金色鱼钩》等响彻征途,“忆一忆艰苦卓绝奋斗历程、问一问入学铮铮誓言、想一想如何走好强军兴军长征路”的大讨论越来越热烈,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强大力量不断升华。
随着拉练的推进,学员们不断出现水土不服、脚上起泡的情况,随队医生每天要挑300多个水泡。缺少锻炼、体质较弱的陈一苇,两只脚磨出了10余个水泡,依然坚持前行。“红军战士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每12人中只有1人到达陕北,踏上长征就意味着死亡时时相伴,与他们相比,我这点小伤算不了什么。”陈一苇说。
一些学员在拉练日记中写道,“战斗之频、路程之险、给养之难、病疫之侵,考验着红军官兵的信念和意志。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传承血脉
扛起使命的第一份担当
作为诞生于抗日烽火的“红十字方队”,第四军医大学注重用红色校史、红医操守浇灌学员心灵、激发学员斗志。老校长“红军博士”涂通今的长征故事,柳静、李培英等学校老红军的长征记忆,引起了学员们的强烈共鸣。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对病人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发了学员争做白衣战士的坚强决心。
长征精神的红色基因不会过时。行进途中,该校“张华传人服务队”的旗帜格外醒目。在附属医院青年军医的带领下,学员们走村入户,为沿途老区人民送去健康,接续着人民军医的血脉,传承着子弟兵的基因。
坚定的出发,永远的长征。面对已经开启的军旅人生,学员们纷纷表示:“要赓续长征精神,发奋学习成才,投身改革强军,坚实走好军医求学、卫勤强技、部队建功的新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