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点观象】
源于“天圆地方”的古老思想,摄影家首次跨界使用尼龙线,通过工艺编织,并运用光泽传达温润如玉的传统文化感受;选择保持原染的霓虹蓝绿色调,探索极简的单色系风格,用剪法来挑战绘画观念中的叠加法;使用不同色彩布料进行拼贴,却将粗糙的针脚展示给观众,让作品拥有了极强的呼吸感……纤维艺术是心手相应的艺术,对它的认识决定了创造之手在实践中所达到的深度,在经纬间接古续今,将性情与才情编织进生命。
仔细品味“从洛桑到北京”第9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中的每幅作品,都会被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所吸引,随后你会逐渐穿透华丽织物的表层纹理和周边幻象,触摸到更复杂的内涵,发现那些被织入作品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次作品的汇集注重创意和当代意识以及与当代生活的紧密联系,221件参展纤维艺术作品,不仅有平面壁挂,还有立体软雕,不仅有墙面的二维形态,还有空间的三维造型。丰富多样的材料、观念,一抛装饰性的浅层表达,步入当代艺术领域。这些作品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54个国家和地区,反映出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纤维艺术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创作趋势。
尽管这些作品在选择材料和形态的层面并没有完全脱离我们已知的媒材,但却涌现出许多有思考和创新意识的表达方式,跨界综合成为最大特色。纤维艺术与绘画、雕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既包含绘画和雕塑的特征,同时又兼备了工艺和材料的属性。相对于其他的艺术门类,纤维艺术对材料、技巧和观念的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乐成谈道:“纤维艺术要向前发展,打破自身边界,走出自身的局限,需要不同领域的人们的参与和不同学科、门类的渗透,为这门艺术带来新鲜的观念和创作的方式,从视觉上带领人们走出对纤维艺术形态认知的模式化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认为,展览作品能够让人真正了解纤维艺术的材料、工艺、手段等,把纤维和经纬编织的穿插结构所能呈现的可能性做了充分的发挥,呈现出了纤维艺术的多样性。美国纤维艺术家、诗人琼·舒尔茨认为,今天材料的新旧已经不再重要,艺术家以怎样的方式去诠释和激活材料的语言和可能性成为纤维艺术创作的关键部分,而表达主题的宏观和国际性及其展示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坚守与坚持、信仰与信念、眼光与眼界为纤维艺术的“当代有为”提供了可能性。对诸多当代话题的关照,使得纤维艺术在材料与观念、物质与精神、科学与艺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间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个性,织就当代“柔软艺术”的经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