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7日 星期五

    赤水河畔访古镇

    作者:本报记者 吕慎 陈海波 张永群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7日 01版)
    贵州省赤水河茅台渡口。本报记者 张永群摄/光明图片

        【长征路·新故事】

     

        每一位记录长征的作者都会对“四渡赤水”不惜笔墨。美国著名作家、全美作家协会前主席哈里森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1935年1月29日,在对敌不利的情况下,毛泽东果断决定红军主力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西渡赤水,从而拉开了这场战役的序幕。在近两个月时间里,红军共四渡赤水河,成功跳出了包围圈。“四渡赤水”也以运动战的经典而载入世界军事史。

     

        日前,记者来到红军一渡赤水的地方——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土城会议会址、毛泽东等领导人旧居等众多红色景点,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近年来,习水红色旅游实现井喷式发展,2015年,接待游客100.98万人次。

     

        逆流而上,记者来到仁怀市坛厂镇。1935年的3月16日早晨,中央红军从这里出发三渡赤水。

     

        “两周前这里成熟的高粱红遍田野,非常漂亮。”坛厂镇人大主席卢锡勇指着一望无际的八卦田说。两年来,坛厂镇实施了“农旅一体化综合示范带”项目,吸引社会资本规划建设了彩叶园、精品农家酒店群等招商引资项目,引导当地农民规划建设特色乡村旅馆和农家乐,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茅台镇,名声如雷贯耳。1935年3月16日,茅台镇上满街都是红军。然而,红军不进百姓家门,住在沿街的凉厅里。

     

        走进茅台镇古朴整洁的街巷,听着红色传奇,闻着醉人酒香,感受着古镇独特的魅力。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茅台镇镇长罗小军说:“茅台镇是酱香型白酒的宝地,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近年来,仁怀围绕“城镇工业化,工旅一体化”的目标,以工业旅游为主抓手,建设了国酒生态度假体验区、国酒红色文化传承区、国酒历史生态展示区等一批精品酒庄。目前,茅台镇已建成大小酒庄17个,“一个酒庄就是一个景区”,着力推进全景域旅游,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旅游名镇。

     

        入夜,赤水河两岸万家灯火,茅台镇上游人如织。一阵“我在贵州等你”的歌声响起,赤水河中十几条水柱喷涌而出。这是茅台镇精心打造的水舞灯光秀,正在向游人展示古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欢呼声响彻古镇的夜空。

     

        【短评】

     

    美酒河上幸福歌

     

        赤水河是世界知名的美酒河,也是贵州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点区域。全国首例环境公益诉讼、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对污染问题实行“零容忍”等都是赤水河流域实施绿色发展的大胆尝试。目前,赤水河流域各市州、县区正按照贵州省委确定的“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的战略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努力让美酒河两岸的群众永远唱响幸福歌。

     

        (本报记者 吕慎 陈海波 张永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