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7日 星期五

    拉链:为节约时间而发明

    作者:张瑜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7日 06版)
    如今拉链已经是服装业必不可少的零配件。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灵感札记】

     

        在最困难的地方,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创新契机。创新的灵感火花往往会在那些不便捷、不舒服、不顺手、不畅销的困境中迸发,一个新领域或许就因此而生。每一件生活中常见事物所蕴藏的创新故事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拉链,其实就是为了避免扣子太多,扣起来耗费时间而发明的。

     

        美国机械工程师威特康·贾德森是拉链最初的发明者。有一次,他急着出门去参加一次宴会,但在扣完一只长筒靴上的二十多个扣子时已累得腰酸背疼,匆忙中还扣错了扣眼,只得解开重扣。这样一折腾,当他赶到会场时已经迟到了,他不得不向朋友道歉。

     

        贾德森内心对出门前在家里的折腾耿耿于怀,决定发明一种新式扣子来节省花在上面的时间。有一天,他路过一户人家的院子,拴在院子里的狗对他张口狂叫,他看到狗嘴里交错的犬牙产生了灵感,如果把靴子上的扣子换成交替的犬牙,不就把所有扣子连起来了吗?他很快设计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拉链”。

     

        这条“拉链”包括两条链条,每条链条上装有交错齿状的钩子和链环。贾德森把自己的发明取名为“可移动的扣子”,并且申请了专利,还装在了靴子上。1893年,他带着自己的专利去参加了芝加哥世博会,希望能寻求商业突破,但并没人买他的账,因为当时这项发明需要手工制作,成本较高,且质量不够稳定。直到他离世,“可移动的扣子”也一直没有出现重大突破,贾德森的公司也惨淡经营,没能获取商业利润。

     

        不过对“拉链”的改进并没有随着贾德森的离世而结束。来自瑞典的移民森贝克继续在改进“拉链”工艺的同时进行商业化尝试。这一次,森贝克是从铁勺上获得了灵感。

     

        他去一个店铺里买铁勺,这家店铺的老板把店里的各种物品都摆放得很整齐,特别是铁勺摆放得十分巧妙,上面一行的勺柄悬挂在铁棍上,下面的一行则是勺斗在上,与上面一行的勺斗咬合在一起形成了交错的布局。森贝克选中了下面的铁勺,拽了下竟然没拽下来。

     

        这启发了森贝克,他提出了由“牙齿、拉鼻和布袋”三部分来组成“拉链”的新构想。他把“拉链”的齿部形状改造成勺斗状,顶端呈凸状,末端凹状,滑动装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齿状部分”嵌合,再滑回则分开。

     

        人们如今常见的拉链由此诞生了,森贝克开始批量制造拉链,并游说百货公司把拉链装在衣服上。但由于此前的拉链质量不好,给人们留下的坏印象还没消除,森贝克并没接到多少订单。直到军方因为拉链能让士兵节约穿衣速度而大量订购,拉链的春天才到来,并逐步推向世界。

     

        不过,拉链拥有现在的名字,还要等到1923年,当时一家公司要推销自家装有拉链的靴子,想为其起个形象的名字。因为这种靴子只需拉一下就能穿或脱,十分方便。当时的经理脑洞大开,想到“Zip”这个拟声词——物体快速移动的声音,便将这种靴子命名为拉链(Zipper)靴。后来“拉链”就成为所有类似无钩式纽扣产品的总称,并一直应用到现在。(张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