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记者卞晨光)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天宣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让-皮埃尔·索瓦日、美国西北大学的弗雷泽·斯托达特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伯纳德·费林加,因其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方面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科学家将平分总额为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分子机器是指分子大小并能行使某种机械功能的物质结构,其构件主要是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尺寸多为纳米级,又称作生物纳米机器。分子机器的动力来源主要有化学驱动、电驱动和光驱动,具有微型化、多样性、自指导、自组装和自适应的特点,拥有其他人造机器难以比拟的性能,诸如有机组成、分子柔性及高效准确等等。该领域内的研究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分子生物学和仿生学的发展,并在医学和军事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让-皮埃尔·索瓦日教授1944年出生于法国巴黎,获得博士学位后原本一直在光化学领域内开展研究。1983年他在实验中偶尔发现,两个分子围绕一个铜离子相互缠绕可形成分子环链,随即转换思路,带领其研究团队对这种新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们利用光化学复合模型,先将一个含有铜离子的环状分子和一个月牙状分子构建在一起,随后再将另一个月牙状分子与其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完整分子环,最后再移除结构中的铜离子,从而首次完成了由两个分子环组成的分子链,创立了机械互锁分子结构的新研究领域。
弗雷泽·斯托达特教授1942年出生于英国的爱丁堡,1966年从爱丁堡大学毕业。他的主要贡献是在1991年成功构建出内锁型超分子体系,使一个环状分子能够沿着线状分子的轴向上下移动,宛如一个分子升降机。
伯纳德·费林加教授1951年出生于荷兰,1978年获得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分子马达的发明人和纳米车的设计者,1999年研制出分子马达,并用其成功转动比自身尺寸大1万倍的玻璃棒。
诺贝尔奖评委会认为,三位科学家实现了机器的微型化,打破了分子系统的平衡并为其注入能量,实现了分子运动的可控性,从而将化学的发展带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开创了崭新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