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军事】
美军近期提出“蜂群”战法,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美国《国家利益》等主流杂志相继发表权威专家系列文章对此进行阐释。美国防部长卡特不久前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专门介绍该战法思想。美军认为“蜂群”战法将开启无人系统智能化作战新纪元。
何为“蜂群”战法
“蜂群”战法是指由数十架小型无人机,根据作战任务自行编组,形成攻击蜂群,协同对敌发动攻击的作战方法。2015年4月,美海军研究团队对这一战法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良好气象条件下,一艘安装“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遭受5~10架来自不同方向无人机攻击的情况。结果表明,“蜂群”战法能够突防目前海上综合防御能力最强的“宙斯盾”系统。
美军“蜂群”战法的提出,主要依托低成本无人机蜂群技术。基于该技术,美海军研发了无人机集群作战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发射系统、无人机、管控系统三部分组成。发射系统由多管发射器构成,配置在军舰、传统车辆、飞机等平台上,可根据作战任务情况,连续发射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无人机。无人机是“蜂群”战法的主体,小型无人机采用模块化设计,由折叠翼、发动机、机身、探测器等组成,大部分零件可直接由3D打印机打印生产。无人机发射后,折叠机翼可迅速展开。无人机毁伤目标依靠机体惯性撞击,也可挂载战斗部攻击目标。
管控系统由操控器、天线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构成,可安装在多种平台甚至是渔船上,主要对无人机群实施遥控指挥。软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包括管理和调度系统、任务规划系统等,其设计主要根据生物界中的蝗虫群、蜂群、鱼群、鸟群、蚁群等集群行为,构建仿生学控制模型,采用动态系统、离散数学、运筹学等理论以及机载传感器技术、数据链技术,完成对周边环境的有效感知和群间通信,最终实现无人机编队的自重组控制。为避免与其他空中目标碰撞,软件系统还具备空域分配、航路规划、有效监管等功能。
验证“蜂群”战法
“蜂群”战法是一种看似随机,实则有序的协同作战方法。作战部队利用多管发射器,可连续快速发射多架小型无人机。无人机发射升空后,迅速打开折叠机翼飞行。无人机既能单独执行任务,又能相互共享信息,并自主飞行和自动编组形成蜂群。“蜂群”战法的作战模式主要为集群作战。系统能够根据攻击目标状态、完成任务情况、单架无人机载荷及位置等信息实时优化攻击计划,并指派最合适的无人机执行任务,必要时还可实行人工干预,确保协同任务完成。“蜂群”战法既可突防海上目标,也可用于攻击陆上目标。
为验证“蜂群”战法效果,美海军研究团队构想了“蜂群”战法突防“宙斯盾”系统战场环境,并进行了数百次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采用8架小型无人机攻击,平均有2.8架突防,即便攻击升级的“宙斯盾”系统,也至少有1架能突防。如果无人机数量增加到10架、20架或者50架,那么“宙斯盾”系统只能拦截到最先到达的7架。“蜂群”战法之所以能有效突防“宙斯盾”系统的拦截,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无人机体积小,长宽1米左右,重量3-5千克,雷达信号特征小,“宙斯盾”系统的相控阵雷达难以探测,发现无人机目标时已经来不及调度和使用防空导弹或者舰炮进行拦截,干扰弹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密集阵”系统勉强仓促应战。二是拦截时间窗口短,当小型无人机群以250千米/小时的速度攻击时,“宙斯盾”系统从发现到拦截仅有15秒时间,难以有效调度和分配火力。
“蜂群”战法的影响
美军作战实验表明,“蜂群”战法的核心是以小取胜,以量取胜,快速协同取胜,这一战法能够突防“宙斯盾”系统,必将对未来作战产生重要影响。
“蜂群”战法以网络化信息系统为依托,精确选择目标,快速机动,多维攻击,体现了动态聚能、以量取胜的制胜思想,打通了“侦察—控制—打击—评估”链路,融合了相关作战要素,形成敏捷、高效、精确的新型无人化作战体系。“蜂群”战法通过无人机间信息实时交互、动态自主组合、集群协同突防的方式,验证了“饱和攻击”理论的有效性。“饱和攻击”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打击海上编队的战法理论,主要是以多枚导弹从不同方位高密度连续攻击的方式突破敌方防御系统。“蜂群”战法实验表明“宙斯盾”系统也存在漏洞,打破了“宙斯盾”系统不可刺穿的神话。可以预料,动态聚能、精准释能、以量取胜的“蜂群”战法将在未来成为航母编队等重要目标的又一克星。
(卜先锦 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