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里的长征】
“红军长征举世鲜,铁流夜过党岭山;巍巍群峰银龙舞,英雄大战鬼门关。”(李布德少将《夜过党岭山》)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张爱萍将军《过草地》)……
红军长征,如果把每支部队的行军里程加起来,总共有8万里,而在四川的里程最长。
过雪山草地无疑是红军长征最为艰苦悲壮的时候。据我们的统计,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翻越的雪山有73座之多,这里的雪山是指垭口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4000米以下的都没有算。其中,在四川境内有67座,云南有3座,甘肃有3座。
从整个红军来说,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1935年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翻越的红军棚子雪山,位于四川阿坝州茂文县境内的松坪沟。红军棚子雪山以前没有名字,就是因为当年红军经过这里时搭了一些窝棚,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座雪山叫作红军棚子。红四方面军发动嘉陵江战役之后,就西进岷江流域,占领了北川河谷及茂县地区。翻越红军棚子雪山是红四方面军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并与之会合。
红军翻越第二座雪山是在1935年6月,由李先念率领的部队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翻越的理县和懋功县(现小金县)交界的虹桥山。红军翻越的第三座雪山是鹧鸪山,第四座雪山是夹金山。而仅就中央红军来说,共翻越了5座大雪山,其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在所有红军翻越的雪山中,由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从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到巴塘途中的藏巴拉山是红军长征翻越过的最高雪山,其垭口海拔为4904米。
尤其震撼的是,红军在极度疲惫和饥寒的情况下,创造了连续4天翻越决益涅阿、伊则涅阿等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四方面军两次翻越夹金山,3次翻越亚克夏山、梦笔山、打鼓山等4座雪山。
红军是在没有路、没有粮、没有衣物和“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进入雪山草地的。很多战士都来自南方,雪域高原六月天还在下雪,加上高原反应、极度疲惫、没有衣服穿和严重缺粮等因素,导致很多战士都没有挺过来。
如果说长征是一部恢宏史剧,过草地就是即将胜利前的英勇悲壮一幕。
1935年8月,红军决定北上。8月21日,红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开始向草地进军。由于四川草地海拔较高,天气变化快,大雨、冰雹的情况随时都会遇到,除了战士饥寒交迫和极度疲劳外,更令红军担心的是遍地都是危险的沼泽。
红军一共过了3次草地。第二次比第一次过的草地路程更远。第三次过草地路程更长、时间更久,牺牲的人更多,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粮,野菜、皮带都被吃光。第三次过草地时,红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总计5万多人,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部队分三路北上。若尔盖色吉坝、年朵坝等草地红四方面军3次经过。
由于极度饥饿疲劳,当年很多战士在即将走出草地到达若尔盖县班佑村时,眼前20米左右宽的班佑河再也无法跨过,800多名战士就长眠在了河边。而过了河就是有人烟的地方,就能够活下来。当时,已经越过班佑河的彭德怀还派了一个营去,打算将他们背过河,但是到了一看,发现这800多人基本都已经牺牲了。为纪念这800多名战士,后来在班佑村修建了一个纪念碑。当年,红四方面军在长征前有8万多人,但经过南下战斗及雪山草地,最后只剩下了4万多人,可见雪山草地的严酷。
现在说到过草地的困难,很多人不信,不相信草地会陷人。现在的红原、若尔盖草原因为气候变暖、20世纪60年代开沟排水、过度放牧等影响,水分都蒸发了,自然今天看到的草原与过去大不相同。
红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过雪山草地,靠的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胜利,而这种精神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本报记者 李晓东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