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1日 星期六

    姜保国(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

    创伤救治须建立“中国模式”

    作者:钟艳宇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01日 06版)

        【专家观点】

     

        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创伤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从规模、人数还是发生发展机制,现代创伤都更为复杂。然而,我国创伤医学发展相对缓慢,在大医院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大背景下,严重创伤、多发伤的救治能力反而出现整体下降的趋势。

     

        由于创伤救治具有明确的地域及时间限制,而多发伤往往累及身体多个部位,涉及多个学科,因此格外强调“时效性”“区域性”以及“全身综合性”。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出现创伤救治的专业化机构,救治水平及效果大大提高。而我国仍存在院前急救时间过长,现场救治人员缺乏规范化培训,现场救治与救治医院缺乏信息互动等问题。鉴于现阶段国情,我国亟须建立创伤救治的“中国模式”。应开展“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即以一个政府主辖区作为区域单位,协调院前和院内救治的联络;以当地一家大型三级医院为创伤救治中心,以区域内的五六家二级医院为创伤救治点,从而形成闭环式区域性创伤分捡、转运救治流程。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建设,又充分利用了三级医院的优质资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