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创伤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从规模、人数还是发生发展机制,现代创伤都更为复杂。然而,我国创伤医学发展相对缓慢,在大医院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大背景下,严重创伤、多发伤的救治能力反而出现整体下降的趋势。
由于创伤救治具有明确的地域及时间限制,而多发伤往往累及身体多个部位,涉及多个学科,因此格外强调“时效性”“区域性”以及“全身综合性”。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出现创伤救治的专业化机构,救治水平及效果大大提高。而我国仍存在院前急救时间过长,现场救治人员缺乏规范化培训,现场救治与救治医院缺乏信息互动等问题。鉴于现阶段国情,我国亟须建立创伤救治的“中国模式”。应开展“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即以一个政府主辖区作为区域单位,协调院前和院内救治的联络;以当地一家大型三级医院为创伤救治中心,以区域内的五六家二级医院为创伤救治点,从而形成闭环式区域性创伤分捡、转运救治流程。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建设,又充分利用了三级医院的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