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30日 星期五

    大渡桥横铁索寒

    ——父辈口中的“强渡大渡河”

    作者:孙东宁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30日 04版)

        【诗歌里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温毛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我再次想起父亲讲述的强渡大渡河的故事。我的父亲孙继先,长征时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营长。他说,强渡大渡河战斗不是长征中最惨烈的,却是最危急的。

     

        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经冕宁北进。为了顺利通过彝族区,及时渡过天险大渡河,中革军委决定组成中央红军先遣队。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任先遣队司令员,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任政治委员。5月24日,父亲率领先遣营,经过一天一夜140里急行军,到达离安顺场十几里的一个小山村,在一个竹草棚里见到刘伯承司令员和聂荣臻政委。刘伯承对父亲说:“当前的形势很危急,你知道石达开吗?”父亲只读过一年私塾,回答不知道。聂荣臻简单介绍了一下石达开后说,能不能渡过大渡河,关系到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毛主席就在我们后面,我们绝不能做第二个石达开,一定要渡过河去。父亲感到形势危急,肩上担子很重。

     

        受领任务后,父亲立刻带领部队向安顺场进发。到了安顺场,敌人还在睡大觉,他们只用20分钟就解决了战斗,并找到河南岸唯一的一只小船及十几名船工。当年的大渡河,河宽300米,水面激流漩涡,河底布满乱石暗礁。刘伯承当即改变计划,变偷渡为强渡,并命令战士养精蓄锐,准备天亮后强渡。

     

        5月25日天亮后,由于只有一条小船,刘伯承、聂荣臻两位首长决定组成一支突击队。父亲从二连选了16名突击队员,后又加上二连通信员陈万清,一共17名队员,加上十几个船工,30多人,一只小船坐不下。团长杨得志临时决定突击队分两批过。第一批由连长熊尚林带领,9个红军加几个船工;第二批是父亲和8个队员,也是9个红军加上几个船工。这样,18个红军乘一条小船分两批,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冒着枪林弹雨,渡河成功,控制了渡口,在大渡河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之后,中央红军昼夜兼程,于5月29日夺取泸定桥。毛主席和中央红军大部,从桥上过了大渡河,彻底打破了蒋介石让朱毛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迷梦。

     

        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底,父亲受命去组建导弹基地。当时,负责国防科技工作的是父亲长征时的老领导聂荣臻元帅,他语重心长地对父亲说:“孙继先同志,创建导弹基地,可不是当年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新时期攀登国防科技高峰的新长征!相信你用当年长征强渡大渡河时的勇气,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从那以后,父亲开始了新时期的长征——组建我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为早日建好基地,他提出“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口号,带领官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苏联专家预计要15年完成基地建设,结果他们发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用不到3年时间就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他们奋斗的动力无疑来自长征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延续。

     

        1983年5月,强渡大渡河纪念碑落成,有关方面请父亲题字,父亲写了这样一段话:“突破天险大渡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结合在一起,所取得的惊心动魄的奇迹。它不但打破了所谓‘石达开第二’的迷梦,而且揭开了震惊世界长征的胜利序幕。这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原总参谋部军训部退休干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