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南岭归来不看林

    ——南岭山地水源涵养新图景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赖南坡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8日 07版)
    南岭自然保护区 资料图片

        【秋水长天·中国生态地图】

     

        “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南岭归来不看林”,这就是拥有广东最大规模原始森林的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总面积达5.84万公顷,是目前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岭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海拔最高、相对高差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乳阳林业局局长陈振明告诉记者:“保护区海拔1902米至202米,相对高差1700米,相当于地跨三个气候带,保存了完整的森林植被垂直带谱系列。正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2008年年初的一场雨雪冰冻灾害中,构成了南下冷空气的天然屏障,阻止了雨雪冰冻灾害继续南侵,保证了南岭以南的广大地区不受雨雪冰冻灾害侵袭,但是这片森林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害。”调查数据显示,南岭自然保护区内受灾林木面积67.5万亩(占辖区总面积的77%),损失蓄积量120万立方米,直接或间接损失达8亿多元。

     

        面对灾情,乳阳林业局动员当地政府、林业局(林场)及社区协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形成社会合力。该局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及省昆虫所(即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合作,先后建立了“南岭森林生态站”“中国林科院广东南岭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和“南岭生态综合试验站”,通过科学的监测和研究,掌握灾后森林、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状况,为保护区开展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如今,8年过去了,南岭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观,灾后的“牙签林”渐渐消失了,森林又逐渐恢复到以前郁郁葱葱的景象了。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吴春腾介绍:“这几年,为保护森林资源,乳源开展‘创建平安林区’,乳源原本以木材经济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木材高效培育生产与竹、茶、油茶、药材、水果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整体开发模式,县年森林采伐量实现了逐年下降。”

     

        如今,乳阳林业局正以数字化保护区建设,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陈振明局长介绍说:“为了全面掌握南岭的森林生态修复情况,由广东省林业厅牵头和统一部署,我们成功建成并运行了南岭自然保护区数字化监测与管护平台,该平台融入了‘3S’、三维可视化、野外自动化监测和互联网等高科技,应用于森林生态状况监测、保护区日常巡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森林生态监测样地调查、动物监测样线调查等工作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赖南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