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大国外交须加强国别研究

    作者:沈国麟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8日 16版)
    总第96期,联系电话:010-67078979,电子邮箱:gmthinktank@126.com。了解更多《智库》周刊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库》周刊公众微信号。

        【智识】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国际关系都是智库研究的一大主题。大国经略、外交伐谋、对外发声、公共外交是国际关系智库的研究主题和基本职能。这其中,大国关系、大国外交往往是研究的重点。笔者在智库运营过程中也发现,中国在外交战略研究中,缺少对一些中小型国家深有研究的人才。在对接国家战略重大需求的时候,往往找不到针对相关区域国别、特别是一些小国的研究人才。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后,“一带一路”成为许多智库专家的研究热点。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和地区,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一般民众而言很陌生。然而,今天中国的对外投资遍布这些中小型国家和地区,它们与中国有很多国际合作,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的过程中,它们对我国的外交战略有重大的意义。中国智库的战略研究,亟需国别研究特别是小国研究人才。

     

        国别研究人才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经历和素质:曾在当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过,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通晓当地的语言(有些国家还不止一种语言);具备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素养;与当地人士(特别是精英人士)有交往,在当地有广泛的人脉。

     

        一位资深的国际关系研究学者曾告诉笔者:现在有语言能力的人很多没有研究能力,有研究能力的人很多没有语言能力。国际关系学者研究美国的太多,而研究美国的又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对于美国的其他方面缺乏研究。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应该受到政府的重视,并且应该受到政策的倾斜扶持。

     

        今天大国竞争的核心也是人才竞争。对于较为冷门但对国家战略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对象,国家宜出面进行重点培植。二战以后,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在一些精英大学中扶植区域国别研究,为美国外交战略输送了大量人才。中国也应重点培养较为冷门的国别研究人才,并在体制机制上予以保障。例如,在外语专业的学生中挑选有国际关系研究兴趣和能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教育研究机构在招收研究人员时,向冷门国家的研究人员倾斜;学术期刊在录用论文的时候,注重小国研究题材;国家和地方课题招标时,增加中小型国家研究课题等。

     

        与国别研究人才缺乏相关联的,是当前中国智库建设与研究浮躁化的端倪。研究流于表面,泛泛而谈,缺少沉下心去、扎扎实实、深入国别和地区内部的研究。这种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十年二十年的冷板凳功夫。只有形成这种“甘耐寂寞”的氛围,才能培养出扎实治学的小国研究人才。

     

        (作者系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执行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