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主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正式对外发布了题为《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务实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这是我国首个关于“一带一路”的权威进展报告。“课题组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去‘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调研,搜集整理了近100万字的第一手资料,‘干货’满满。”课题执笔人王文说。
报告从顶层设计、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部布局、稳步推进等八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报告指出,“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长足进步”“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并开辟出共同发展的巨大空间”。
两翼齐飞 共识广泛
报告指出,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两翼。自2013年“一带一路”的构想提出,中国加紧制定顶层设计。2014年,“一带一路”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2月,专项领导小组开始运转、履行使命;紧接着1个月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已同56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与14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区协定,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至少10个国家都与“一带一路”实现了战略对接。
开展双边合作、深化多边合作、推进高层互访、发展战略对接,有效沟通与协调夯实了政治互信基础,也凝聚了广泛的发展共识。
五路并通 成效显著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报告指出,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五方面顺利推进互联互通,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形成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据课题组执笔人相均泳介绍,此项投资的增速要大大高于同时期民间投资的增速。“这也是我们说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的一个原因。”他说。
中老铁路等道路的畅通打断了地理的阻隔,空中信息合作的落地打通了信息关卡;亚投行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正式启动,资金融通成网络;文教、旅游、智库、青年、医卫等多个领域的民间交流与对话遍地开花。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这是因为其“回应了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呼声,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真正和平、共赢、机遇之路。
全国一心 有序建设
三年来,国际共商取得新成果,全国共建也已形成新布局。报告指出,西北、东北、西南、内陆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全面提升了开放性经济的水平。“国内多数省市对‘走出去’都很积极,这也是超出我们预期的。”王义桅说。
刘伟也指出,虽然“一带一路”三年来的建设取得了预期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报告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有序建设,还需要我们在讲好故事、加强统筹协调与平台创新、完善人才储备与商务支撑等几个方面继续布局、务实前行。“我们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对‘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说。
(本报西安9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王丹 张哲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