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7日 星期二

    “锦标赛”式的教育需要改变

    作者:罗志敏 苏兰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7日 15版)

        【且行且思】

     

        里约奥运会已经落幕,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还始终有一个远比奥运会大得多、激烈得多的教育“赛场”。教育中的这个“赛场”更像是一种强调少数高手进行单项体育竞技、以争夺冠军为最高目标的锦标赛。为了实现获取高分、第一名以及进名校的目标,千千万万个孩子以及他们背后的家长们已将这个“赛场”从高中延伸到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阶段,从课堂扩展到校外的各种补习班、强化班,比拼的不只是孩子的智力,更多的还有孩子的体力、耐力、毅力以及家长们的精力和财力。

     

        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家长对孩子的未来缺乏底气和自信的一种表现,最根本的还是千百年来仍然留存在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状元情结在作怪。这种情结又使我们对教育表现出过于功利的一面,从而使教育成了一种单纯的“身份教育”。如此这样,学校就只重视发给学生文凭这一身份凭证的职能,而学生和家长则只重视教育的结果,即他们身份地位的改变,把追求文凭尤其是名校文凭作为交换相应优裕物质生活的“凭证”。

     

        这就必然会导致三种结果:一是学校基于这种“情结”不顾质量的发展,追求提供给更多受教育者转变身份的机会;二是受教育者在乎自身身份的转变超过个人素质的提高,并以“身份”去对应社会相应的工作;三是一些自感无法通过教育改变“身份”的受教育者,往往会早早放弃接受教育。

     

        这不仅是对教育目的和宗旨的极大误解,也是对成功、对人才的一种狭窄乃至于庸俗化的理解,同时还使我们的孩子大都享受不到教育带来的成长乐趣。

     

        当然,要改变这种“锦标赛”式的教育架构,就需要社会大众对待教育的心态变得成熟起来,对获取高分、第一名以及进名校这种事不再情有独钟,让理性战胜狂想,从而使教育回归教育。要破除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状元情结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是最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无可作为,还是有很多可行的应对办法,如当下我们就可以采取“急攻加慢火”的改进策略和办法。

     

        所谓“急攻”,就是采取政府行为,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规范校内、外补课行为,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评定的等级制扩展到高中阶段,以减少异校、同校、同班学生之间的竞争。与此同时,禁止考试组织机构、学校在任何学业考试中公布具体某个学生的成绩及排名;至于在具体的学业成绩评价上,可实施分学段达标体系并科学评估测试。与此同时,要淡化课程考试成绩的选拔功能,更加尊重学生的多样性,更加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从而使以往专注的“第一名教育”迈向注重培养学生独有个性和价值的“个性化教育”。

     

        至于“慢火”,除继续探索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生产力、激活创新与发展活力的中考高考制度改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让社会民众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教育,要使他们渐渐地体悟到,我们这个世界要远比“第一名”“名校”大得多。任何一个人,无论学历高低,是否读过名校,只要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做出一番成绩,就应该被关注,被表扬,被重视。这就如同有网友评论的那样,我们不停地教育学生第一名的重要性,却逐渐忘记了,这个世界上,任何考试第一名都只有一个;我们过分地去宣扬高考状元,却发现很多高考失利的人竟然在日后的生活里也能出类拔萃。这就如同在奥运赛场上,我们一味地去追求金牌,却忘了银牌、铜牌也是拿汗水和泪水拼搏出来的。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