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900多年前,辛弃疾曾在《青玉案·元夕》中这样描述元宵灯会的盛景。
“中国古代历法使用阴阳合历,所以人们对于月亮的变化非常在意”,中国文化学者李蓬勃对记者说,“作为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满月,加上春节的气氛还没有完全散去,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也是顺理成章的,在这一天人们出外赏月,自然就带着灯笼,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灯节。”
传承中国文化的“灯”
灯笼,是元宵节的重要标志,如今更成了一盏中国文化的“灯”。
在古代,制灯艺人的匠心妙手能利用兽角、翎毛、琉璃、莲荷、曼陀罗等材料,制作各式灯笼。“灯火荧煌天不夜,笙歌嘈杂地长春”,彼时北宋汴京灯会的盛况,如今在“汴京灯笼张”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似乎依然能看到。经过两百多年世代相传,这门手艺的第七代传人张俊涛对记者说:“我们这门手艺,始于清朝,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
2008年,“汴京灯笼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0年,张俊涛的父亲离世,留下了三个遗愿:一是建立灯笼博物馆,二是建立灯笼手艺的传习所,三是编著一本介绍彩灯的书籍。目前,张俊涛已经实现了第一个遗愿——自费筹建了“汴京灯笼张”博物馆,免费开放,每年接待超过一万人。两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夫妇看过灯笼博物馆之后动情地说:“这么好的传统技艺一定要传下去,它代表的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除了开办博物馆外,为了传承灯笼手艺,张俊涛还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参加全国非遗生产性保护大展等,但他强调,“在传承方面,我更多地想做一些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比如去小学教孩子们制作传统灯笼,去大学介绍灯笼所承载的文化元素”。他先后为清华大学、河南大学、开封市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数十场公益讲座。
保护传统的“现代行动”
9月24日,在“传统手工艺回归‘现代’生活”的主题活动上,现代汽车邀请张俊涛在河南郑州再度出马,用两天的时间介绍这项传统手艺,并在现场亲自教授嘉宾们制作汴京灯笼。作为2016年系列文化体验活动的一部分,现代汽车旨在支持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体验项目,将历史悠久的民俗技艺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让更多现代人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
正如张俊涛对记者讲的,传承“非遗”,最重要的是“恢复灯笼的实用价值,让传统手艺重归生活,并将其融入现代社会”。现代汽车负责人吴雁冰对记者说:“让广大消费者有机会去接近那些宝贵的民间艺术文化,真正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民族文化传承、丰富文化生活、提高个人修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2016年3月份以来,现代汽车集团在各地举办了多场文化体验活动,邀请当地“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讲授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江西的“夏布绣”深具水墨丹青神韵,“甲路油纸伞”古法天成,“大理白族扎染”和“彝族撒尼刺绣”纯然浪漫,此外还包括江苏的“秦淮灯彩”、老北京“面塑”“梁平木版年画”“潍坊风筝”、安徽的“棕编”等等。
保护“非遗” 始终如一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是文明的结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中国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留下了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除了丰富的地方特色“非遗”技艺传承,多年来,现代汽车集团还在中国开展了多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14年以来,现代汽车连续三年组织中韩大学生到曲阜、重庆、成都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们对文化遗产景区展开保护,对重庆钓鱼城与大足石刻进行了修缮保护工作,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展传统技艺体验以及中韩诗歌交流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同时,还与当地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中韩两国人民在文化背景上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现代汽车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汽车品牌。多年来,现代汽车集团在公益事业,包括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积极投入,致力于实现企业与中国社会的共同、可持续性发展。
(本报郑州9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李曾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