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各地乡村文明建设】
大合唱《突破封锁线》、女声独唱《玛依拉变奏曲》、舞蹈《洗衣歌》……在哈尔滨宾县宾州镇,“常青树”合唱团的演出吸引很多观众,合唱团不仅在当地有名气,今年6月还登上央视大舞台,曾荣获台湾首届中老年合唱节金奖。
“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我们在全县农村实施小广场、小舞台、小剧场、小乐团、小明星建设‘五小’工程,常年开展‘种文化、送文化’系列活动,农民自编自演、寓教于乐的本土节目精彩纷呈,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乡村小明星。”宾县文体局局长田春方说。
宾县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把文化育人作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彰显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实施文化阵地建设“1234工程”,打造“一场”即每村一个文化广场,“两堂”即村级文化礼堂和农民培训课堂,“三室”即图书阅览室、艺术创作室、作品展出室,“四墙”即村情村史墙、乡风民俗墙、公益宣传墙和乡村明星墙。
贤达榜、善行榜、孝老榜……走进哈尔滨市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的“德礼之家”,这里展示着村里的好人好事。该村党支部书记崔庆彬介绍,“德礼之家”是村里开展德礼活动的场所,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建国村依托“德礼之家”开展好邻居、好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制定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对村民进行道德教化和文化熏陶。“现在村民们办红事白事,都不去饭店,就在‘德礼之家’,场地设备免费,村干部帮着张罗,村民自己买东西、做饭、收拾打扫。这样既满足村民情感需求,又避免铺张浪费。”崔庆彬书记说。
而这仅是方正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方正县从家庭文明建设入手,开展尚德明礼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全县涌现出“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有效地强化了农民的道德感,引领了乡风文明新风尚。
(本报记者 朱伟华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