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3日 星期五

    “中国做事很靠谱”

    塞尔维亚热盼“匈塞铁路”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智勇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3日 12版)
    2015年12月23日,“匈塞铁路”项目塞尔维亚段举行启动仪式,塞尔维亚铁路局职工在象征项目开工的一段铁轨旁。本报记者 任鹏摄/光明图片

        【一带一路·三年来】  

     

        去年12月23日,“匈塞铁路”项目塞尔维亚段举行启动仪式,这一旗舰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匈、塞合作迈出新的重要步伐,也表明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年9月9日,中、塞、匈三方“匈塞铁路”项目工作组举行第五次会议,就推动项目实质进展达成共识。本报记者也亲身了解和感受到,塞尔维亚各界对“匈塞铁路”的热切期待。

     

        匈塞铁路自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至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全长350公里,其中匈牙利境内166公里,塞尔维亚境内184公里。该项目为电气化客货混线快速铁路,既有单线铁路的增建二线工程及部分区段新建双线,设计最高时速200公里,建设工期两年,建成通车后,两地之间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8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

     

        塞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亚历山大·扬科维奇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塞尔维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匈塞铁路”项目将成为其中的先驱性成果,也是塞国内产业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塞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对外联络办公室负责人利斯蒂奇称,塞方不仅是把“匈塞铁路”视为“通往欧洲的首选铁路路线”,而且将其放在更大的格局内考虑。这条铁路将从贝尔格莱德向东南方向延伸,并与泛欧交通走廊10号线基本重合,经希腊最终实现与亚洲的海上连通,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匈塞铁路”项目所在路线将成为几个世纪以来连接东西方最有效率的交通走廊,塞亦将成为巴尔干半岛的中心。

     

        塞工商协会主席马尔科·查德日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巨大潜力,会为塞尔维亚等经济体带来极佳机遇。尤其是“匈塞铁路”项目,将为塞尔维亚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及现代化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会显著改善交通网络,促进人员往来和货物流动,帮助塞在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负责“匈塞铁路”前期科研和设计工作的塞CIP交通研究所总经理米卢廷·伊格亚托维奇谈道,塞铁路系统非常老旧,需要重建、升级和现代化,“匈塞铁路”项目有望刺激和带动当地经济增长,成为今后100年贯通塞尔维亚南北的一条安全而高效的铁路。塞民众很欢迎这个项目,盼望着铁路能够早日建成使用。

     

        塞国际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中心资深研究员达米扬·米什科维奇认为,“匈塞铁路”项目符合中塞两国利益,从中国的经验来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的成果,会带动本地区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尽管目前不能肯定未来对该线路铁路有多大的客货运需求,但建成后肯定会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中国基建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横跨贝尔格莱德多瑙河的普平大桥(原名泽蒙大桥)已成为中企在塞尔维亚的标志性建筑。本报记者在该桥附近寻找适宜拍照视角和地点时,遇到的几位贝尔格莱德居民都很热情地指路,并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好样的!”其中一位名叫伊戈尔的中年男子坚持把记者带到河边一处视野较为开阔的高地,一路上说着:“我家就在河边,我们是亲眼看着桥一天天建起来的,中国做事很靠谱,效率很高。现在桥建成了,很快又要建‘匈塞铁路’,我们都很高兴,盼着铁路早日通车。到时候,我们不但能坐上快车,更盼望这条铁路能带动塞尔维亚的经济。”

     

        家住贝尔格莱德的佐兰是名工程师,由于就职的建筑公司开工不足,目前处于半失业状态。他对记者说:“自从中塞两国开始商谈‘匈塞铁路’项目,我就一直在关注,这将是塞国家铁路史上的一件大事。我知道,中国很重视和塞尔维亚的合作,‘匈塞铁路’一定会成功。我非常希望我们公司能够参与建设,这样我就能重新开始全职的工作,生活也会好一些。” 

     

        (本报萨格勒布9月22日电 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张智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