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新故事】
在粤湘两省交界处的广东省仁化县城口镇铜鼓岭,矗立着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周围绿树掩映,环境静谧,景色如画。
1934年11月初的铜鼓岭阻击战,是红军长征入粤后的一次惨烈战斗。红军以牺牲100多名指战员的代价,突破了敌人设置在城口一带的第二道封锁线,为中央红军主力西进湖南创造了条件。
徜徉在城口镇街道上,红军留下的印记依稀可见。红军露宿过的正隆街,红军公审敌探的萝卜坝,老红军谭甫仁将军的旧居……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长征途中的烽火传奇。
今天,这片共产党人曾洒下热血的红色土地,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中,正在用“绿色”谱写新的战歌。
78.5%的森林覆盖率,1.15亿株毛竹蓄积量,仁化具有丰厚的绿色资源。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一个个“绿色称号”是对当今仁化绿色特质的最好诠释。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森林等绿色资源的过度索取,使当地的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平衡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成为仁化必须直面的问题。
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脱贫攻坚的双线作战中,仁化重新审视这些资源,并以之助推经济发展,演绎了一个“绿色崛起”的动人故事,在广东省走出一条山区县域稳定改革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仁化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严控木材砍伐加工。城口镇恩村村民邓攸发曾经做木材运输生意,是村里最早一批脱贫致富的人。现在像邓攸发一样做木材生意的村民,渐渐开始转行,邓攸发选择种植贡柑作为转型的突破口。贡柑因过去被列为朝廷贡品而得名,它既有橙类的美观外形,又有柑橘的细嫩肉质,为其他柑橘品种难以比拟,被誉为“柑橘之皇”。
通过土地流转,邓攸发承包的35亩田地,全部种上了贡柑。去年,贡柑一斤4元左右,邓攸发的35亩贡柑一年的销售纯利润达三四十万元。在邓攸发的带动下,目前整个恩村80%的农户都种上了贡柑,全村种植面积达1600多亩。
邓攸发及其所在的恩村种植贡柑,是仁化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仁化柑橘种植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近两年繁育柑橘苗木超过326.53万株,种植面积达到10.29万亩,其中已挂果面积6.1万亩,年产柑橘约11.5万吨,年产值约达8.05亿元。通过举办“贡柑文化节”等活动,仁化贡柑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产品远销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柑橘日渐成为仁化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邓攸发告诉记者,为了提高集体议价能力,他将着手成立农村合作社。此外,他还准备筹建电商平台,推广恩村的贡柑,让尚未脱贫的村民一起搭上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快车,一起脱贫奔小康。
将脱贫和转型相结合,不仅体现在农业中,也体现在仁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2012年以来,仁化县制定了“四化推四区,转型促升级”的发展战略,即新型工业化推动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城和乡镇建成区建设、休闲商旅化推动环丹霞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仁化的转型发展,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以旅游为例,仁化一方面围绕丹霞山的保护与利用,全面提升和优化丹霞山旅游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古村落保护,大力推进特色古村文化旅游。如今仁化全县形成了“大景点顶天立地,小景点铺天盖地”的旅游新格局。
仁化的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去年1—10月,仁化县接待游客总人数达398.40万人次,同比增长13.94%,实现旅游收入22.55亿元,同比增长13.88%。有的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开起了民宿,有的卖起了土特产,还有的干起了导游。凭借旅游,一些贫困村一跃成为“明星村”,一些贫困户一下子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曾经的红土地,如今成了“休闲胜地、生态慢城”。丹霞山下的仁化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竞争力,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的绿色发展新路。
短评
绿色发展必先更新观念
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统筹兼顾。很多人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矛盾的。仁化的实践告诉我们,化解这对“矛盾”,转变观念很重要。仁化以前坐拥青山却不珍惜青山,工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砍伐树木过度向森林索取资源。血铅异常事件等教训让仁化意识到,必须走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道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力。他们树立了“绿色发展,生态立县”的理念,如今生态在仁化已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 韩业庭 吴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