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者说】
晚清民国时期发行的民间钱票,数量之多,种类之广,史无前例。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热的不断升温,收藏人数与日俱增,近代钱庄票、官票、私帖等,都日益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开始为众多爱好者追捧,也逐渐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并可望成为热门的课题之一。为了便于广大收藏爱好者能系统地了解近代纸币的特点,并为收藏、鉴赏、研究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也为更好地发掘、整理、保护近代纸币,尤其是钱庄票币等文化遗产,基于多年对近代纸币收藏的经验与感悟,特此撰写《纸币三百六十行》,以待抛砖引玉。
民间钱票、私帖是中国纸币之源,最早上溯至北宋,此后一直连绵不绝,直至晚清和民国,钱票发行之盛,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以钱票较盛的湖南为例,除一些地方官钱局、官银号发行纸币外,私商银局、钱号亦是发行的主体。而更多的发钞商号却非纯粹钱庄、银号之属,而是一些综合商号,除做钱业外,常兼营其他业务,如兼营谷米、湘绣、土布、锑,常德多兼营棉花、桐油、香蓬,湘潭多兼营煤、锰、谷米,衡阳多兼营煤油、香烟、瓷器,浏阳、醴陵多兼营花爆、茶油,益阳、安化多兼营谷米、茶叶、锑、钨、锰等。相反,大量经营与钱业无关的行业,也竞相发钞,以为牟利,盛极之时,就连包子辅、理发店都出钱票了。这在其他各省也较常见。一时间,举国上下,千城万店,皆出钱票;官商民绅,竞相发钞。这一局面,可概之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纸币”了。
《纸币三百六十行》一书所讲的“三百六十行”,是指20世纪上半叶由各种机构、团体、厂矿、店铺乃至个人发行的信用纸币。发钞本应是政府行为,但清末民初,国内政局动荡,中央政府政令不出门;地方军阀各霸一方,常以发钞以解军需,这是当时币制混乱的根源。当官钞成为掠夺民财的祸根时,普通百姓最相信的确是本村、本镇的大地主、富商大贾,因此民间私钞得以盛行。纵观私钞的发行轨迹,每次私票发行的兴盛时期,也就是战后经济拮据之时,也正是国家财政危机之日。近代三次纸币高峰时期是:第一次兴盛时期是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割地赔款;第二次兴盛时期正是中日甲午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清朝再次割地赔款;第三次兴盛时期正是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军阀混战。由于战争的失败,大量金银被掠夺一空,国家财政只有靠发行纸币维持,因国家纸币发的太滥而失去信誉,才使地方私钞得以发展。
依发行者之不同,我们在撰写书稿时将近代民间钱票分列18大门类,涉及360多个行业中代表性的纸币,币种包括钱票、代价券、赠券、找零券等,故称“纸币三百六十行”,收录典当、钱庄、银楼、商会等18大门类360多个行当发行的钱票、代价券、赠券、找零券等400余种。
在写作上,试图呈现如下特点:第一,全书以彩色实图呈现,每图皆有正反两面,能全方位展示纸币实物的全貌,一图一例。第二,书中尽可能挖掘各该纸币发行者相关行业经营状况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相关行业的异同。第三,对发行者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揭示相关纸币发行的背景。如“莆田韩坝水办局支票壹角券”,该券的发行背景系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论文中的资料;而“湖南省沅南天祜垸堤工总局工资券”的背景材料,则是在查阅了当地的县志、金融志基础上得来的。第四,相当多的纸币图片中都有其发行“启示”或“章程”之类,本书都尽可能全文录入,以待研究者开发并利用之。第五,对各大类纸币的共性及其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笔者曾多年从事近代纸币的收藏、研究,并已出版多部收藏研究专集,皆是图片实景展示为主,以达收藏、保存、研究之目的。此书目的无二,并试图给读者对近代纸币以粗概的全貌,也系多年收藏之小结。更期待各地方家补充、更正,并使之得以传承和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