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
吃过早饭,浙江德清居民钱昭贵就会将厨余垃圾装进袋,放进家门口的绿色垃圾桶里。
“这个垃圾桶是我向村里强烈要求放的,垃圾桶天天洗,垃圾日日清,一点儿异味都没有,放在家门口别提有多方便了。以前村民都嫌垃圾桶脏不要,现在都抢着要在自家门口放呢!”
垃圾桶抢着要的变化,既是德清美丽乡村建设的结果,更是德清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引发村民追求健康生活的缩影。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说,要把德清打造成全国最干净县,变美丽环境为美丽经济,让百姓共享美好生活。
统一管理部门 乡村环境呈现新活力
走进雷甸镇雷甸村,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每隔百米就有一个垃圾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往村里有了环境卫生问题,到底该找镇上,还是城管、公路、水利、农业等部门?一头雾水。”村干部们说,现在统一到城管部门,交给专业公司来维护,问题迎刃而解,村庄环境比过去好多了。
所谓的专业公司,其实是由县城管执法局成立的城乡环卫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由环卫公司对所辖城区、集镇、村庄、河道和公路“五大区域”范围内的12个镇(街道)、151个行政村、1211条河道、1093公里道路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和2193万平方米的绿化养护管理,实行统一“保洁、收集、清运、处理、养护”。
这一运作模式把路脏了谁来扫、河脏了谁来清、绿化乱了谁来理这个很多地方头疼的环境维护难题破解了。
“德清通过资源整合,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环卫职能集中到城管部门,实行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既提高了环卫作业的效率,又促使农村环境干净整洁,这种有益探索值得肯定。”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这样说。
扫地出台标准 农村环境有了新魅力
早上7点多,莫干山镇东沈村村民蒋妙根上班了。“扫地活虽然变轻松了,但要求高了,也越来越规范了。”拿了10多年扫帚的蒋妙根这样感慨。
蒋妙根嘴里的要求高,其实是德清专门出台的《镇村环卫作业质量标准》与《镇村绿化养护质量标准》。两个标准对农村保洁工提出明确要求,如集镇保洁按照7500平方米配1人、农村保洁按照每65户配1人;集镇垃圾桶配置80~100米,农村按4.5户配1只的标准予设置等。
除了两个标准,德清还有一道“把关人”。
在德清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大厅,两块巨大的显示屏面前,全县角角落落及目前3800名环卫工的实时工作状态,这里一清二楚。
“以前,农村环卫工有没有上班、洒水车有没有正常工作等等,我们都很难知道。现在环卫工配备‘一键通’设备,实时将数据上传到数字平台上,作业轨迹都会显示出来。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受理、派遣和处置,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中心主任倪一青笑言。
垃圾日产日清,遍布城乡的数万只垃圾桶如何监管?
德清在每个垃圾桶上都安装一个二维码芯片,垃圾清运车上安装扫描仪。倒垃圾时,扫描仪会扫描到垃圾桶上的二维码,信息中心平台就会将所有的信息记录得一清二楚。为使扫帚“扫”出绩效,德清县委县政府还将其纳入对镇、街道、部门的考核内容,实行工作奖罚机制和退出机制。
垃圾处理一把扫帚扫到底,生活污水处理一根管子接到底,加上治水治气拆违、绿化美化洁化等举措不断,现在的德清,满目青山郁郁、碧水迢迢,百姓追求健康生活成时尚。
(本报湖州9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王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