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服务创新驱动高校需解决体制机制难题

    作者:宁滨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0日 13版)

        【创新实践】 

     

        实施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是难题。对于高校服务创新驱动战略而言,体制机制亦是一个涉及根本、关乎长远的问题、难题。解决这个难题,高校还需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机制、用人机制、协同创新机制三项改革,不断激发创新的内生动力。

     

    人才培养机制还需告别“象牙塔”

     

        高校培养的人能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一直是广泛聚焦的话题。以前人们总把高校比作“象牙塔”,但也正因为如此,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与社会脱节现象,究其根源是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薄弱、国际视野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创新活力。

     

        作为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储备库和蓄水池,高校必须紧抓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主线,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实现从培养专门化高级人才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级人才转变。二要按照教学科研融合、学校企业联合和学科专业交叉的建设思路,为学生个性发展和专业兴趣提供不同培养方式途径。如实施“科研导师计划”引导本科生提前参与科学研究,通过“3+1+2”“3+3+3”等模式与行业企业开展产学联合培养,开设“复合人才试点班”,建设企业、校外双导师教学队伍等。三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如依托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与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国际人才,积极探索基于项目导向的“海外项目经理试点班”,支持学生海外交换、国际竞赛、科研训练等。制定和完善学生国际交流管理有关文件,通过学分互认等形式从制度上保障国际化人才培养。北京交通大学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俄罗斯圣彼得堡交通大学联合建设中俄交通学院,牵头成立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都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国门的成功探索。

     

    用人机制还要释放人才活力

     

        长期以来高校在创新驱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金字塔”尖端的领军人才和科学大师少,各类科技人才主体活力不足,潜能释放不够。而这也间接导致了科研成果多、原创重大成果少;科研产出多、实际应用少;创新成果多、落地转化难等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高校一要以高端人才引育为重点,坚持重点引进、重点培养的思路,以分类管理、合同约束、考核评估为基本原则,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积极促成“以才引才”和“团队式引才”,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凝聚一个团队,带动一个学科”。二要以用人机制改革为突破口,营造“尊重人才”的政策环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尊重科学研究基本规律基础上,建立以促进绩效提高和专业发展为导向,以高水平、标志性创新成果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跟踪管理和政策支持。要切实解决各类人才安家落户等后顾之忧,鼓励人才潜心研究、攻坚克难。三要以激励机制改革为抓手,充分释放创新要素的活力。要积极探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决策和支配空间。

     

        要进一步深化科技分类评价改革,鼓励教师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提高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努力营造鼓励教师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北京交大实行专利转化阶梯式利益分配形式,转化金额越高,发明人所获得的利益分配比例越大,将70%以上甚至高达95%的利益分配给专利发明人作为奖励及后续研究经费,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科研转化的热情。

     

    科研机制还要强调协同创新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旧动力转换青黄不接现象凸显,多数产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研究积累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不足。

     

        要抢占科技创新未来制高点,打造发展新优势,高校一方面要坚持国家战略和科学前沿导向,主动在国家发展紧迫需求以及可能产生革命性突破的重点方向和热点领域进行布局并谋求率先突破,加强学科体系的基础建设;一方面也要依托优势学科群,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等建立深度合作,积极打造协同创新的有机整体。

     

        协同创新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和创新要素,需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合理分工、协同合作。做好协同创新,高校要在“协同”上下功夫、做文章。首先要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宗旨,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组织创新团队,形成以需求为牵引、“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发展模式。其次要深化科技成果产权等机制改革,在搭建转化平台、知识产权分割确权、推动科研配套改革等方面,形成政策体系,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划定利益和责任分配机制,保障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顺利进行。最后,要努力打破内部体制壁垒。坚持开放共享理念,推进组织管理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方式转变,创新要素与资源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要素共享。在国家各部委、行业企业和北京市政府的协同配合下,北京交大研发出我国首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成套装备,使我国成为第四个成功掌握CBTC核心技术并顺利开通应用的国家,造价较引进系统低30%左右,目前已在北京、深圳十几个城市十余条轨道交通线路中应用,成为我国自主创新“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成功典范。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