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经验】
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四川成都双流区推行新型社区治理方式,把一个个社区建成一座座美丽的幸福家园,让广大农村居民迅速融入城市生活。
便捷环境改习惯
“现在好了,下雨天也可以穿皮鞋了。”站在安置小区门口,双流永安白果苑居民徐伟喜从心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双流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村落陆续拆迁,一个个专为村民们修建的安置小区也相继建成。这些小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离开耕地住进城里的群众提供了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公兴街道朱家庙小区,一排排黄色墙体的高层住宅建筑错落有致,小区道路宽阔整洁,停车场、健身区、超市、银行ATM机、图书馆、警务室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一条横贯其间的“法治文化长廊”成为小区居民学法讲法、乘凉聊天的好去处。
“在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中,失地农民逐渐养成了城市化的生活习惯。”公兴街道党工委书记梁飞说,群众刚住进新居的时候,还是农村的生活习惯,很多人连物业费都不愿意交。现在,已有超过90%的群众愿意按期缴纳物业费,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正在逐步改变。
自治管理解难题
“赞成票32票,反对票0票,弃权票0票。”去年10月25日,在朱家庙小区居民议事会上,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建设日间照料中心。不久前,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建成,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成都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社工服务。
小区的事情由居民自己决定,在双流已是常态。自2012年起,双流采取“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方式,逐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议事会、管委会、监委会为自治主体,以物业服务中心为载体,以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补充的“1+3+1+N”自治管理服务架构。通过选举,小区搭建起群众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平台,形成了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决策、管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的格局。
双流所有社区将每月25日定为“居民议事日”,这一天,居民推选出来的议事代表和相关人员齐聚一堂,商议决定小区建设和管理的大小事情。
“居民自己定下的规矩,最符合他们的需求,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梁飞举例说,商贩占道经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政府定下的规矩商贩不愿意遵守。通过居民议事会商议后,居民自行决定了商贩经营的区域和时间段。
志愿服务暖人心
在黄甲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儿童之家,63岁的志愿者徐志英几乎每天都来照看邻居送来托管的小朋友。“把空闲时间用上就能帮到街坊邻居,很充实也很开心!”徐志英说。
离双流城区不到十公里的黄甲街道已经初具城市社区的模样。征地拆迁之后,徐志英住进了这里的高楼,可是周围邻居她却一个都不认识。2014年,黄甲街道着手构建覆盖全街道的“党政领导、机构独立、机制健全、多方参与”的“1+3+N”志愿服务体系。新成立的志愿者服务中心让徐志英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在这里,注册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可换取积分,也可以用积分兑换商品或相关服务。更让徐志英高兴的是,在志愿服务中她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志愿服务就像一条纽带,把小区居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黄甲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徐娟说,志愿者服务中心搭建起一个平台,帮助居民在新环境中学会关爱互助、和谐共处,形成“你帮我、我帮你”的氛围,让居民在城里住着心里也暖暖的。
徐娟说,从过去的黄甲镇到现在的黄甲街道,不仅仅是城镇规模的改变,更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志愿服务使这种改变更加柔性,更易于接受和适应。目前,黄甲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已有注册志愿者2500多人,其中70%以上是跟徐志英一样的失地农民。他们在此奉献,也收获满满。
(本报记者 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