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热评】
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力量,用艺术形式传递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成为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新期待。近年来,河北艺术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挖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革命资源,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创作了一大批有筋骨、有温度、有道德的影视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形成了宝贵的“河北艺术现象”。张军锋就是河北艺术工作者的一个代表。他的电视艺术作品,尤其是纪录片创作,对历史和时代发展进程保持冷静思考,在传播主流价值、弘扬中国精神上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影响。
革命历史和中共党史的发展历程坎坷曲折而又意蕴深厚,这其中昭示了怎样的道理,艺术工作者如何作出清晰的记录、梳理、概括,如何用先辈的精神和追求鼓舞后人,如何让曾经波澜壮阔的时代底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深厚背景,每一位艺术人都力争交出出色的答卷。张军锋用镜头中的影像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张军锋近年来主要从事文献纪录片创作,创作文献纪录片十余部,并致力于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撰有专著十余部。《开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晴朗的天》《平山记忆》《伟大的历程》《大转折》等,不论是对八路军抗战史、延安文艺史,还是中共建党史,以及西柏坡、平山历史等,他都是真诚记录,由衷敬畏,显示了他对作品题材的一贯选择和坚持。放眼历史,人类的终极目的是要回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张军锋的创作选择是让历史走进现实,给现实以观照指引,从而为电视艺术工作者提供理性思考的可贵之举。
看张军锋的电视艺术作品,可以感受到他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理想、信念、优秀传统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视,是对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魅力充满依赖感的信奉、坚守和虔诚,是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扬美德的最忠实的精神坚守。张军锋的作品彰显了创作者的坚韧、热情和意志。他是以精神的信仰、生命的方向,来定位自己的选择,来指导自己的创作。他长时间执着于既定的目标和路径,不随风逐流,不徘徊游移,力求在历史烟尘里拨开迷雾,在红色旗帜下点燃灯火,故而有一系列为历史塑形、为伟人立传、为先辈树碑的优秀之作问世。张军锋的史学情怀与对革命精神的敬仰,对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精心取舍,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思想和艺术的温度与深度。
张军锋的纪录片扎实沉稳,视角独特,具有文献性、资料性、收藏性的特点。在对历史比较透彻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从大处着眼,用细节说话,既有鲜活的人物,又有动人的故事,体现了历史的质感与时代的脉动。同时,他在档案史料收集,以及采访上舍得下功夫,许多镜头画面、图片资料都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许多年事已高的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回忆和访谈带有文献资料抢救性质,珍贵难得。正是大量细致的历史研究、历史考证,以及鲜活的人物、有机的故事,支撑起张军锋纪录片的平实与沉稳、厚重与深刻,从中透露出创作者的激情、思考与艺术功力。
在《开端》这部作品中,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张军锋不用人云亦云的简单处理,不用你说他说的简单结构,而是对历史资料认真梳理,审慎尊重,从而呈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生命逻辑,清晰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硬道理,显示了创作者具有现实温度的历史情怀。《晴朗的天》中,张军锋运用许多珍贵镜头、历史资料,以生动具体的人物故事,呈现延安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党对知识分子的关心和重视,以及文艺座谈会之后革命文艺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对一个时代的文艺发展作出了系统梳理和前景瞻望。《平山记忆》采取大视野、大格局,聚焦平山又跳出平山,把平山和中国革命历史紧密相连,表现了平山不平凡的革命历史。《平山记忆》不仅是平山人的记忆,更是中国革命的记忆。这部作品有挖掘意义,有抢救意义,有示范意义。张军锋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反复寻找,不断提炼,形成了新的概括与表达。
纪录片创作是一项艰苦的精神劳动,需要历史视野和人文情怀,需要把握正确导向,悟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本质。张军锋坚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延续民族血脉中开拓前进,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获得动力,这使得他的作品无论是视野、立意、史实、吸收最新学术成果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想品格和艺术特色。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