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8日 星期日

    正视历史才有未来

    ——访克罗地亚亚塞诺瓦茨集中营旧址

    作者: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张智勇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8日 05版)
    图为克罗地亚亚塞诺瓦茨集中营旧址。 张智勇摄/光明图片

        今年是“巴尔干奥斯维辛”——亚塞诺瓦茨集中营建立75周年。时至今日,围绕这个集中营的遇难人数等仍有争议,如何认识那段黑暗而恐怖的过往,防止历史重演,仍是摆在巴尔干相关民族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端的“九一八”纪念日前夕,记者走访了距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100多公里的亚塞诺瓦茨集中营旧址,试图重温那段历史。二战期间,在纳粹德国的扶植下,克罗地亚成立了法西斯傀儡政权——乌斯塔沙。为了建立纯粹的克罗地亚族国家,乌斯塔沙执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政策,并建立了10多个集中营来囚禁、奴役和屠杀塞尔维亚族、犹太人、吉卜赛人和支持反法西斯斗争的克罗地亚人,其中建于1941年8月的亚塞诺瓦茨集中营是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手段最为残忍的集中营,连纳粹德国军官都在报告中连呼“恐怖”。

     

        在美丽的萨瓦河边,亚塞诺瓦茨集中营旧址芳草萋萋,一派宁静,让人难以想象70多年前这里曾血流成河。乌斯塔沙分子认为异族囚犯“不值得使用子弹和毒气”,所以直接用利斧砍杀、铁锤碎头或集体吊死。为了加快杀戮速度,他们甚至发明了一种套在手腕上的半圆形匕首,以便快速省力地割断囚犯的喉咙。旧址草坪上有20个直径超过10米的圆形坑洼和土丘,代表着发生过集体屠杀的营房。据亚塞诺瓦茨集中营纪念馆馆长佩亚科维奇介绍,实际上迄今在该集中营附近已发现128个集体屠杀点,恶劣的生存条件也导致大量囚犯饿死或病死,因此没人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失去生命,遇害人数仍是今天亚塞诺瓦茨集中营的主要争议问题。

     

        据工作人员玛娅介绍,目前已证实在该集中营中遇难的人数是82570人,但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南斯拉夫历史学家认为,超过70万人死于亚塞诺瓦茨集中营,至今塞尔维亚以及波黑塞族共和国的官方和学术界等都坚持这一数字,但克罗地亚方面认为过于夸大。

     

        今年4月,克罗地亚放映了一部名为《亚塞诺瓦茨——真相》的纪录片,片中质疑目前克官方公布的约8.3万这一遇难人数。该片导演桑德拉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称,“70万人遇害”是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毫无科学根据的说法,他认为比较接近真实的数字是2万至4万人。影片播放后引起克罗地亚犹太社区及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

     

        亚塞诺瓦茨集中营幸存者、犹太人作家和历史学家戈尔德斯戴恩认为,影片《亚塞诺瓦茨——真相》宣扬亚塞诺瓦茨不是灭绝营,而只是劳动营,或关押犯人的营地,这是颠倒黑白的行为。克犹太社区代表、大屠杀研究专家塔巴科维奇也表达了对亚塞诺瓦茨纪念馆的不满,认为其展品设置使集中营看起来更像是劳动营,并没有让参观者看到完整的客观真相。

     

        一位克罗地亚读者的网上留言一针见血:“关于遇难者人数有什么好争论的呢?难道这些无辜的死难者少一些,乌斯塔沙的法西斯意识形态及行为就更容易接受一点儿?无论杀了多少平民,他们都是法西斯罪犯。”纪念馆前馆长毛陶什也一再向人们呼吁,不要让历史重演,她说:“今天你们所站着的每一寸草地都曾浸透集中营被关押者的鲜血,每一棵小草都在呐喊‘悲剧不要重演’。”

     

        塞尔维亚族是亚塞诺瓦茨集中营遇难人数最多的民族,塞尔维亚以及波黑塞族共和国方面多次表达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希望能够还原真相,认为唯有如此,才能还受害者以公平,并达成真正的和解,共建未来。为纪念亚塞诺瓦茨集中营建立75周年,日前塞尔维亚相关机构和研究所联合美国纽约亚塞诺瓦茨研究所、大屠杀研究所以及以色列大屠杀研究所等机构,计划于2017年1月和4月在纽约联合举办两场关于亚塞诺瓦茨集中营的雕塑展,其中一场将在联合国总部举办,这将是迄今在西方国家举办的关于该集中营的最大展览。塞方组织者之一尼克希奇对记者说:“我们不希望亚塞诺瓦茨这段历史被解读为民族之间的矛盾甚至仇恨,实际上那是纳粹和法西斯的恶行,而近来这股势力有抬头的趋势,值得世人警惕,这就是我们要在国际社会举办展览的原因,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正视这段历史,不要让悲剧再次发生。”

     

        2006年,在亚塞诺瓦茨教育中心的落成仪式上,时任克罗地亚总统梅西奇发出倡议,希望克罗地亚人警惕少部分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歪曲历史。如今十年过去,这一倡议尤其值得世界上所有曾经有类似经历民族的深思,唯有正视历史,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平,走向未来。 

     

        (本报萨格勒布9月17日电 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张智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