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8日 星期日

    精准扶贫的渭南答卷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刘贝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8日 03版)

        梨果飘香的季节,行走在素有“陕西大粮仓”之称的渭南市这片热土上,目之所至,最热烈最生动最感人的,莫过于干部群众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挖穷根、谋发展的画面了。

     

        从精准识别到精准施策

     

        邢亚光是陕西省渭南市地方公路管理处路政科副科长,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蒲城县荆姚镇荆西村第一书记。自2014年上任开始,邢亚光走遍了荆西村的田间地头,拉家常、摸情况、交朋友,和村干部一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分析贫困原因,研究帮扶思路,制定帮扶计划。

     

        2014年以来,渭南市在部门包村扶贫工作的基础上,动员省市县三级800个部门、3万名干部,对全市1133个贫困村、12.47万户在册贫困户实施部门联村干部包户扶贫。

     

        渭南市现有国定贫困县5个,省定黄河沿岸土石山区贫困片区县6个,革命老区县3个。2011年底,全市共有贫困人口141.17万人,贫困发生率33.5﹪,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渭南市确定了“四年脱贫攻坚,一年巩固提高”的攻坚目标。

     

        “脱贫攻坚是我市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我们不但率先在全省召开了市级脱贫攻坚部署动员大会,率先出台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而且制定了逐级述职报告、巡视问责、攻坚约谈、群众评议、社会公示五项制度,并逐级签订了‘责任状’,给出了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几年来全市各地在探索资源整合、模式创新、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减贫责任和措施得到了全面落实。”渭南市委书记陆治原说。

     

        “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全市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准确率实现了预期目标,省委明察暗访组对全市的精准识别情况进行抽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准确率达到97%以上。”渭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万双社说。

     

        精准识别只是过程,精准脱贫靶向施策才是终极目标。为此,渭南市按照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12项致贫因素,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精准分类,按照致贫主要原因和脱贫的主攻方向,输血与造血结合,扶志与扶智结合,治标与治本结合,因户、因人提出脱贫对策,确立了涵盖52.66万人的84.9万个单项脱贫施策项目。

     

        “四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0多亿元,净减贫88.51万人,减贫数量居全省之首,占比超过20%,一跃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大拿’。”渭南市市长李明远说。

     

        织就脱贫攻坚“天罗地网”

     

        今年5月24日,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雨露社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临渭区副区长段洪涛和区扶贫办负责同志,就临渭区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向现场25家媒体记者、临渭区贫困村15名村民代表作了通报。

     

        作为贫困村村民代表之一,杨军荣听了通报后对临渭区的脱贫政策满心欢喜,他说:“活到现在,我总算住上单元房了,要是没有政府的帮助,想都不敢想。”

     

        杨军荣原来住在秦岭山麓的综合村,距镇上有20多里路,出行很不方便。彼时,他家住的三间土坯房已经很简陋,晚上睡觉常能听到老鼠在房子里乱窜,儿子的婚事耽搁了一年又一年。

     

        2015年10月,政府补助5万元后,杨军荣便在雨露社区购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两室单元房,今年5月,他给30岁的儿子在新房里操办了婚事。“以前为娃的婚事,我经常睡不着觉,现在我家大事都解决了,睡觉也能睡到自然醒哩。”杨军荣乐呵呵地说。

     

        杨军荣只是渭南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众多受益者之一。万双社告诉记者,脱贫攻坚战役实施以来,全市上下目标明确,勠力同心,全域推进、立体化构建了“四级”脱贫攻坚挂图作战体系:市级建立了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中心,县级成立了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镇、村设立了脱贫攻坚作战指挥室。

     

        产业扶贫是扶贫的主要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大荔县的参股融资、参股建园,蒲城县的菜单式扶贫、苏坊模式,富平县的贫困户托管模式,白水县的“三联三带”模式,这些名目繁多的脱贫模式,是渭南市在实施产业就业脱贫过程中探索出的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据了解,为了实施产业就业脱贫,渭南市全面建立了贷款风险担保机制,加大小额信贷扶贫和互助资金融资担保扶持力度,将全市至少20%的切块资金用于光伏扶贫,帮助4210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今,一批能够有效联结贫困户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正在不断涌现和完善。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刘 贝)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