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坚决落实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老工业区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综合竞争力,推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2015年,在东北经济陷入低迷的背景下,铁西区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是2002年的1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5亿元,绝对值居全省区县第一。
改革创新是铁西区振兴改造的不竭动力。行政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企改革、创新体系完善,是铁西区打出的一套组合拳。铁西区原老城区40平方公里,工业区改造受到了空间的限制。2002年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2007年又与细河经济区重组合并,使铁西区面积扩大到484平方公里。之后,铁西区向部门重叠、职能交叉等制约行政效能的“顽疾”开刀。与此同时,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沈鼓集团等研发的新产品打破国际垄断,沈阳铸造研究所获评国家重点实验室。
产业协调发展是铁西区振兴改造的主线。铁西区工业基础雄厚,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改造实践中,铁西区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制造”迈向“智造”。目前,已经实现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初步建立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铁西金谷两个园区,铁西区实现了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推进了工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是铁西区振兴改造的不懈追求。从最初的调整改造到如今的全面升级,铁西区始终走的是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13年10月22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以此为标志,铁西区以“绿色引擎”驱动经济社会全面升级的探索实践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肯定。他们将环保理念融入产业体系、区域功能、绿地系统等全领域,促进产城融合发展。2015年6月,铁西区在中法生态园基础上立项中法生态城。
扩大开放是铁西区振兴改造的有效途径。“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形成铁西区对外开放的强大合力。铁西区一方面面向全世界招商选资,提出“对欧美全面对接、对日韩提升水平、对港台拓展深化”的引资战略,另一方面不断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精干高效的政务环境,用“政府提速”来提高聚集和配置资源的能力。目前,45家世界500强企业、120多家跨国公司相继落户铁西。
全民共享是铁西区振兴改造的最终落脚点。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铁西区坚持民生为先,在企业搬迁腾退的土地上,政府投资建设公园、社会服务中心、图书馆,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娱乐空间,6年累计改造300余万平方米连片棚户区,6万多户产业工人家庭的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实现了经济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发展的目标。(本报记者 刘 勇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李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