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

    助人的双手比怜悯的心灵更温暖

    ——记首届“寻找最美教师志愿者”获得者赵红亮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康晨远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4日 06版)

        【寻找最美教师】 

     

        笑意写在海南大学政管学院土地资源教师赵红亮的脸上。“能被评为首届‘寻找最美教师志愿者’当然高兴,不获奖也不会影响我继续帮助他人。”

     

        从辛苦兼职来捐款的白衣少年,到如今走上讲坛成为人民教师,流逝的是光阴,不变的是情怀,时光从不曾消磨他对学生的热心和助人的热忱。“助人的双手比怜悯的心灵更温暖。”正如赵红亮说的:“人们不乏同情心和怜悯心,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行动起来。”近20年来,赵红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心中的信念。

     

        从1998年始,赵红亮利用节假日兼职,把挣的钱寄给江西、西藏、海南、湖北等贫困山区的孩子,成为他们延续求学希望的学费、课外读物和工具书。2006年大学毕业在即,他放弃回家当公务员的机会,选择到条件艰苦,需要老师的白沙黎族苗族自治县南开乡教课。为了不耽误孩子们9月份开学,他加入到危房改建的行列中,皮肤被晒得黝黑、手磨起泡又成茧,他轻描淡写:“只想让孩子们能早日安心学习。”

     

        赵红亮给孩子们捐款的署名为“向群弟”,除了不想真实姓名给孩子们带来压力外,也意在向海南抗洪英雄李向群致敬。李向群对他有强大的示范性作用,而他也坚信作为老师,好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他说:“教师,不是上完课就了事儿,它绝不仅仅是糊口的工具,而是和学生们交心的舞台,在交流过程中起到良好的行为示范作用。老师对学生的付出与关心,要出于本心、出于真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延长教师职业的时间和空间。”

     

        赵红亮就是这样一位学生心里的好老师,他以身作则,保持终身学习热情。每到一地、遇一人,他都会主动学习新知识。2006年初到南开乡,乡亲们得知赵红亮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便请他去橡胶园给胶树看病。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赵红亮没有拒绝,而是积极向母校老师请教,成了天然橡胶、木梳、槟榔等热带作物种植技术的半个专家。在为植物诊治的过程中,赵红亮的学习热情感染了身边的孩子和乡亲。教孩子们识字,孩子们再把治疗方法读给大人。庄稼病治了,乡亲挣钱了。当地乡亲通过赵红亮看到了读书识字的作用,纷纷鼓励孩子们读书。不少青年开始以赵红亮为榜样,为家乡农业经济奔走努力。

     

        如今的赵红亮已经是海南大学政管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的一名教师,从专职志愿支教老师到大学教师,问到他有什么改变,赵红亮呵呵笑道:“没有多大改变,不过是教学对象变了,作为人民教师,责任依然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可能是责任更大了。”

     

        除了本职工作,负责两个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赵红亮还投身一系列公益事业。他注意到了校园青年感染艾滋病越来越多的情况,积极指导校内外志愿者团队组建公益社团——爱心协会。他还利用海南志愿服务形象大使身份,和当地医院建立了联系,一起投入到预防艾滋病的行动中。走近他们的生活,尽己所能影响一大批有爱心和能力的人参与进来,一起为抗艾行动而奔走努力。(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康晨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