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塔山英雄团,英雄的战旗迎风漫卷,光荣的历史英雄写,塔山阻击战威名天下传……”8月上旬,罕见的炎热天气席卷八桂大地,陆军第41集团军“塔山英雄团”把刚配发不久的某新型装备拉到陌生地域,在极限天气试验装备战技术性能。
越是艰苦,越是顽强;越是极限,越要挑战。这支部队的英雄气源自1948年的塔山阻击战。那一战,这个团浴血奋战6昼夜,以血肉之躯顶住敌11个师在海空军配合下的疯狂进攻,铸就“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被授予“塔山英雄团”荣誉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塔山英雄团”历经5次重大调整改革,次次勇当先锋,实现从骡马化到摩托化、机械化,再向信息化的转型。这是一个始终钻打仗的英雄部队——
缠斗两周,终于将蓝军“挑落马下”。可是,团长守海兵一直眉头紧蹙:“胜虽胜了,却是惨胜,有没有更好的战法?”趴在桌上小憩,守海兵脑海里仍在复盘。“关键在于破网断链。”守海兵从椅子上弹起,拨通作训股长的电话:“过来,我们再推演一遍。”
在“塔山英雄团”,军兵种专家走上机步团讲台传授联合作战知识、士官长进入决策层等做法成为常态。由此带来部队许多新变化——
俗话说,一把尺子量长短。可在“塔山英雄团”,同年入伍、同乘一辆装甲车的同班战友秦国斌和易礼桥,在渡海登岛400米障碍考核中的标准却大相径庭。
“越障是机枪手秦国斌运动能力项的主要指标,但只是驾驶员易礼桥运动能力项的一般指标,因而两人的考核成绩被区别评定。”团长守海兵说,这是他们构建能力评估体系带来的变化。这一能力评估体系,结合部队的使命任务、武器装备、岗位职责等因素,区分层级、年龄、专业、制定评定标准,能够量化打分。
一次,该团参加上级组织的远程机动打击演练,行至陌生地域,列装不久的新型火炮却无法实施精确打击,导致红军整个行动功亏一篑。追根究底,是因为缺少陌生地域高温天气下的装备性能数据,导致火炮发挥不出效能。只有完善数据采集补充机制,新装备才会成为“利器”。于是,官兵们自己动手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数据采集制度,像补充弹药一样补充数据。
“不改变,就是坐等失败。”团政委张勃说。正是凭着敢趟新路的精神,“塔山英雄团”连续4年被集团军评为信息化运用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