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力点

    作者:逄锦聚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4日 15版)

        【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用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了方向,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正在发挥着历史性的巨大作用。现在,宏观环境空前有利,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通过艰苦扎实创新性的工作,着力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方面实现突破,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加强重大问题专题研究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担负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整个中国经济学科繁荣发展提供基本理论指导的使命,而且也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并在服务中引领社会前进。要完成这样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认真把握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脉搏,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透过繁杂的经济现象,找到经济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经济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也才可以对解决重大经济问题提出真知灼见,达到资政服务的目的。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从问题入手,开展若干重大经济问题专题研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经之路和有效途径。

     

        在过去的长时间里,我国理论界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不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改革、经济发展、政府调控等等。这些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但是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提出的大量问题亟须加强研究,如:如何保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在由高速转入中高速进程中,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保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顺畅进行;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如何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预期目标;如何实现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如何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等等。对这些问题的专门研究并取得突破,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加强学科体系、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狭义讲是指政治经济学学科自身,从广义讲是指包括政治经济学在内的、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整个经济学。广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可称为中国经济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重大专题研究为基础,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若干专题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期任务,既要从当前的需要和可能做起,又要持续不断发展和完善,既不能一蹴而就,又不能无所作为。对此,要着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揭示其蕴藏的规律性,形成系统的经济学说。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既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更得益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进行的实践创新。在这些实践创新中蕴藏着丰富的、独特的经验。把这些实践和经验总结好,上升为理论,形成系统的经济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来源。

     

        二要充分吸收我国理论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体系结构、主要内容等研究和教材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经济思想和国外优秀的经济学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滋养。在这些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还很艰巨。例如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学术界忽视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倾向,导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经济思想挖掘弘扬得很不够,而对于国外经济学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学理论又分析不够,出现囫囵吞枣的问题。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要认真克服这些倾向性的问题,按照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指导思想、理论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构建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重要任务,是把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内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得以长期发展、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和保证。目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严重,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学分少、课时少的问题比较严重,有的高校经济学门类甚至不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纠正长期存在的忽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倾向,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学科门类中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同时,要加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力度,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核心的中国经济学课程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自身内容要先进科学,课时学分有充分保证,而且要发挥其对其他经济学科的指导和带动作用,使其他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也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教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一方面要组织全国高水平学者协同努力,编写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我国理论界共识,同时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理论读本和大众化的普及读物;另一方面,要鼓励学者们百家争鸣,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为编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献计献策,提供智慧。

     

        提供制度保证

     

        为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突破,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协同创新,改革评价制度,提供制度保证。

     

        现在,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视,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高校党政领导抓紧落实好中央精神。要从舆论和制度上提供保障,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决反对和纠正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倾向,坚决反对和纠正对西方经济学盲目崇拜、照抄照搬的倾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队伍是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队伍的培养、充实、提高工作。要创造良好条件,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名师、大家,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骨干带头作用。对老一代名师大家包括健在的和故去的,采取出版其代表著述、推介其治学事迹和学术成就等措施,使他们的优良学风、优秀学识能够传承并教育后人。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创造良好条件发挥他们的作用和才智。采取培训、进修、学习研讨等措施,使从国外学成归来从事经济学教学的学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提高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要改革完善学科、科研、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制度。评估是必要的,但评估是双刃剑,指标体系导向必须科学合理。指标体系合理可以促进教育方针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否则效果会相反。我们以前的评估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指标体系也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例如,在学科评估中曾过分看重在国外和国内某些刊物发表文章,而忽视文章的内容质量,在经济学本科教学评估中没有突出对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求等,这都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正在组织制定学科专业建设的国家标准,这是一个机遇,建议有关专家组织充分发挥咨询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应有的高度,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纳入学科专业建设的国家标准,在学科专业地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学分学时、队伍建设等诸方面加以保证。一旦标准建立,要抓好落实,加强督查,直至建立问责制度,对一些忽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单位和领导追究责任,这比一般的号召要有效得多。

     

        (作者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