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3日 星期二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

    ——宝丰·燕宝基金会六年资助11.7万学生16.53亿元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3日 08版)

        日前,全国最大奖学金发放仪式在宁夏宝丰集团举行。在捐赠仪式上,宝丰集团·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共奖励了9.2万名学子,发放奖学金2.64亿元,新增受助学生2.6万人。目前,基金会捐资助学项目人数达11.7万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2.5万人。自2011年至今,宝丰集团先后累计捐资16.53亿元用于助学、捐建移民区学校、卫生院等公益慈善事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傅兴国指出:“人生之善莫过于助人,助人之善莫过于助学。党彦宝先生作为优秀的本土民营企业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的形势下,依然能够不忘初心,坚持‘善心善行、善款善用、善始善终’的宗旨,慷慨捐赠大量善款用于资助学生,能做到这些,殊为不易。”

     

        2011年1月19日,宁夏宝丰集团董事长党彦宝和夫人边海燕成立了家族式的非公募基金会——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基金会本着“善心善行、善款善用、善始善终”的宗旨,将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的重点,自2011年至2016年,共资助11.7万名大学生,等于帮助了11.7万个家庭,这既是一个开端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每年资助学生存量保持在9.2万人左右,每年毕业学生2.6万~2.8万人,预计以后每年新增2.6万~2.8万名大学生,每年帮助近10万个家庭减轻了支出,每年帮助近3万个家庭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了改变家庭命运的契机,从根本上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

     

        党彦宝说:“作为一名本土企业家,更有责任持续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更有信心参与国家扶贫攻坚战略、更有信念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和谐。”

     

        燕宝慈善基金会不断探索科学、精准的教育扶贫模式。资助初期,基金会发现部分孩子不领取助学金,深入到贫困地区调研,这些孩子虽然家庭条件贫困,但不愿意让身边人瞧不起,宁可放弃。从2013年开始,基金会对南部山区9县区、5乡镇考取二本及以上大学的孩子采取全面覆盖无差别奖励的方式,并将“燕宝助学金”更名为“燕宝奖学金”,由资助变为奖励、鼓励,这一改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解决了这些地区80%困难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也最大程度保护了这些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摆脱心灵上的贫困烙印,也在那20%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心中埋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使“爱心”和“善行”能够扎根他们心中,并不断传承下去。今年考入宁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张大庆承载着家庭的希望,然而面对着不菲的大学费用,家里笼罩在焦虑之中。就在这时,燕宝慈善基金会为他叩开了进入大学的最后一扇门,4年16000元的“燕宝奖学金”让父母额间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他说:“这笔燕宝奖学金更让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飞越千山万水,去更广阔的天地翱翔。”

     

        宝丰集团对贫困群体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增强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扶真贫、真扶贫。党彦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宝丰集团在教育扶贫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在滨河区黄河东岸正在治理16万亩荒漠化土地,改善沿黄生态环境,在改善的过程中利用当地的特色农作物种植10万亩枸杞,并将10万亩枸杞作为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宝丰集团负责土地平整、水利系统建设、枸杞种植、灌溉、施肥及水、电等经济性投资,贫困农户负责枸杞日常田间管理和采摘的人工成本投资。宝丰拟以高于市场价格对贫困户采摘的枸杞进行回购,预计解决宁夏八县区建档立卡有劳动力的1.7万个贫困家庭约6.8万人的就业及创收,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实现了精准扶贫。(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