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夜校教会了我多种蔬菜大棚种植实用技术,我才敢放手发展大棚蔬菜。”9月12日,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李渡乡坪水村1组村民尹仕文,站在菜香四溢的田埂上打开了话匣子。前些日子,老尹投资搭建起了6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运用在夜校学到的种菜技术,当起了蔬菜生产专业户。
渠县地处革命老区秦巴山区,也是国家连片扶贫特困地区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现有贫困村130个,绝对贫困人口14万人,是达州市贫困人口数最多的县区,贫困人口数也居四川省前列。
今年7月,渠县依托现有村级活动场地,在130个贫困村开办农民夜校,每月不定期开办两至三期,为贫困群众“充电”,补足“精神之钙”,助力精准脱贫,并按每个夜校1万元的标准,统一配备设施设备。夜校教师由第一书记、农技人员、教师、医生、致富能人等组成,县委组织部分层分类进行培训。
“办好农民夜校,老百姓不仅能了解到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而且能够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和科学种养技术,有利于破除等靠要思想,培养一大批脱贫攻坚明白人和勤劳致富带头人,实现‘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应。”渠县县委书记苟小莉说。
从目前统计情况来看,最受村民欢迎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方针政策、脱贫信息、特色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方面。
为防止个别教师应付了事,渠县探索建立群众评课机制,在每堂课结束后,向参学群众发放《教学质量评估表》,集中对授课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态度进行星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其年度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倒逼授课教师认真备课、用心讲课。同时,创新推行“固定课堂+流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典型案例、实地操作、互动教学等方式“送教进组入户”,把夜校培训办到农户院坝和田间地头。
截至目前,该县130所农民夜校授课700余场次,参训农民达21万人次,其中2.3万名农民发展起了种养业。“夜校每次开课我都去。咱们农民需要什么,他们就教什么,真是太实用了!”渠县青神乡金禅村村民洪长寿竖起了大拇指。 (本报达州9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本报通讯员 陈国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