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进行时】
本报北京9月12日电(记者殷泓)作为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后一台亮相的剧目,由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选送的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12日晚在保利剧院上演。没有奢华的舞台布景,没有炫耀的灯光服饰,《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向首都观众讲述了乌兰牧骑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乌兰牧骑艺术的民族美、淳朴美和简约美。
乌兰牧骑,是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文化轻骑队,被誉为“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长期坚持扎根基层为农牧民服务,成为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把乌兰牧骑为农牧民演出服务的真实场景再现舞台上,以经典节目展示乌兰牧骑的品牌文化,以文艺轻骑、一专多能突出乌兰牧骑的独创特点,以现场演奏演唱增强演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以牧民祖孙对话串联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树榕认为,作为“情景歌舞”,这台剧目的结构非常别致——一个在北京学声乐的蒙古族姑娘就要毕业了,是留在首都还是回到草原,姑娘犹豫不决。年逾古稀的老奶奶为此与孙女展开对话,这是一条贯穿全剧的主线,巧妙地荟萃了乌兰牧骑60年的经典歌舞,并强有力地推出了许多新歌新舞新节目。
“整台节目,就是没有语言的语言,既把乌兰牧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表现了出来,也把乌兰牧骑存在的价值阐述得淋漓尽致。”李树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