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留学低龄化】
又逢一年开学季。在北上广等中国大城市直飞美国各地的国际航班上,随处可见中国留学生的身影。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这些青春的人群中,稚气未脱的少年越来越多。当前,正是这些孩子组成了留美学生群体中的新生力军——留美中小学生。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负责追踪持学生签证就读美国中小学情况的“学生交流和访问项目”(Student Exchange and Visitor Program)提供的信息显示,2010年11月到2015年11月,就读于美国中小学的中国学生人数由8857人增长到34578人。2015年,在美国中、小学就读的外国学生分别为60815人、6074人,而中国学生已占半数。康涅狄格州私立学校“蔡斯学校”招生部主任露丝·蒂格从事教育事业已有30多年,她说:“先是看到中国人来美攻读博士、硕士,然后是本科,现在开始进入高中,甚至小学。”她告诉记者,去年底,有300名学生的“蔡斯学校”有13名中国学生,今年达到30人。
在不少美国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看来,中国家长将孩子送来接受高中教育,目的是为了提升孩子申请美国大学的竞争力。的确,绝大多数中国小留学生在度过了初期的思乡、文化震荡和不适应之后,都能习惯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一段时间下来,他们逐渐体会到留学的种种乐趣,很多人实现了目标,迈进美国名校大门。今年被马里兰大学录取的冯晓,4年前只身从北京来到纽约州一所私立学校。面对过去的“美高”生涯,他没有太多的话,“爸爸来美参加了高中毕业典礼,我很高兴。我终于上了心仪的大学,家长也非常开心。”
在许多小留学生看来,他们收获的更多是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自己逐渐成长、成熟。符兰克3年前来美,在刚刚结束的申请季期间,他将一切安排得井然有序,最终被弗吉尼亚大学录取。他说:“爸爸妈妈很满意,我没有让他们太过操心。和国内不少孩子相比,我还收获了一份独立。”前年秋天来美就读“美高”10年级的徐乐天则认为,国内教育总要求硬记一些知识,不能让人有太多思考。到这里后,很多事都需要自己选择、思考,是很好的锻炼。在家庭里接待两名“蔡斯学校”中国留学生的萝莉·曼瓜尔回忆说:“她们刚来时,告诉我说自己的事情就是学习。我教她们做一些家务事,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和浴室。现在她们都做得很好,学习也很勤奋。”
许多孩子坦言,对父母所承担的高额费用心中有数。根据美媒和相关机构数据,95%的国际学生就读于美私立学校,学费、住宿及生活费用大约为每年5万美元。加州“圣母院高中”负责国际生事务的拉耶夫·穆伦介绍,该校国际生学费为每年2.89万美元。除此之外,国际生每月还需支付住宿家庭1350美元食宿费。“美高”毕业的张欣然今年收到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杜兰大学等名校的录取信,最后他选择去发放部分助学金的杜兰大学就读。“家里负担能小一些。”而冯晓则表示:“我知道费用不低,既然来了,就好好学习。刚开始时不习惯,有些寂寞,慢慢就好了。”
谈及就读“美高”的经历,中国留学生都深有感触。在中国,中考、高考,一考定终身;在美国,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都与大学录取息息相关。有孩子甚至说,每天都在为GPA(美国课程平均成绩点数,满分为4.0分)而奋斗。两年前来美的韩征说:“我至今还记得去学校报到的那天,图书馆老师见我这么个外国孩子直接就读11年级时的诡异表情。”他用“魔鬼般的日子”来形容自己的第一年,“全新的校园环境、陌生的课程设计、截然不同的文化体验、语言的障碍、可怕的大学标准化考试,繁忙的课外活动,所有事情扑面而来,我能做的只能是咬牙坚持,每天熬到深夜。”
很多孩子认为,在学业压力之外,他们经历了太多辛苦。冯晓说:“你是孤独的,你要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你的钱、手机、学习、未来,一切都要自己负责。”不少人反映,在他们最盼望交友的时期,中美文化的不同,人际交往的差异性让人颇为烦恼。符兰克的社交经历比较有代表性。3年前刚来时,他尝试与美国当地同学交往,然而最终的交往圈子仍然回归到华人圈,“可能还是共同语言和话题的缘故吧。无论是喜欢的游戏还是聚会方式、内容,美国当地都与我们不同。”
据美媒报道,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近期放缓,留美学生低龄化的现象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南加州大学美中研究院院长克莱顿·杜布认为,中国家长看好美国教育,愿意做出牺牲,“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但是,不乏舆论建议,低龄留学生因年龄小而导致自我管理能力弱,家长们在做出留学决定前要认真思考,理性做出决定。
(本报华盛顿9月8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韩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