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
开栏的话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既是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也将开启全国亿万人民携手同心、人人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人人能公平享有健康中国成果的伟大实践。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健康中国》栏目,用事实、数据和一个个真切的感受,记录时代变化,讲述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高瞻远瞩的宏图方略、开拓创新的积极行动和那些温暖人心的动人故事。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道难题。
其难,足以令人望而却步——它不仅意味着诸多重大利益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与每一位国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不容有失。因此,从2009年开始,中国启动的新一轮医改一直令世人瞩目。
“人民健康水平总体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个评价,来自世界银行、世卫组织等多家国内外研究方在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医改调研报告。对一个整体尚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殊为不易,足以自豪。
然而,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健康中国的新理念进行了更加系统的阐释,提出“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补上全民医保“短板” 最大程度促进健康公平
“因病致贫”,对杨来顺一家来说,不是简简单单的4个字,而是曾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大石头。2014年,正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新集中学上学的杨来顺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高额的治病费用对这家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没钱也要治,孩子是父母的命啊!”来顺的父母几乎陷入了绝望中。
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之际,五河县医保中心联系到了他们。医保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来顺在学校里参加了学生大病医保,每年支付20元参保费,根据政策该县医保中心可以为他一次性报销约30万元医疗费用。“对于我们家来说,这是‘雪中送炭’。”如今,身体已经好转并重返校园学习的来顺回忆起那段经历,仍十分感慨。
在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者占比曾高达42%。贫困地区的卫生与健康状况,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突出瓶颈。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这一现象得到了极大缓解。
人人健康,才能人人幸福。补上大病保险这块全民医保体系中曾经的“短板”,才能有力促进健康公平,这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目标。
经过几年努力,目前,我国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已超过13亿,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仅在2015年,全国就有400多万名像杨来顺这样的患者从大病保险中获益,国家为此投入资金244亿元。
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像来顺一样舒展开的眉头,是千千万万个像来顺父母一样欣慰的笑容。
关注重点人群 最快速度实现健康全覆盖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不论贫富,毋分长幼。满足人民对健康的期盼,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全民健康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目标,任何一个人群的健康都不容忽视。贫困人口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流动人口、残疾人等群体的健康同样得到重视。
在海南省三亚妇幼保健院产科,一位怀孕37周的黎族孕妇脸上写满了喜悦。“我在这里享受了5次免费产检,我打算在医院里生宝宝,这样心里踏实。”她说。
过去,在三亚贫困农村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传统习俗影响,女性缺乏产检和住院分娩意识,导致新生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不断普及,现在这里的孕产妇怀孕分娩不再是“闯鬼门关”了,住院分娩率高达99.99%,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妇幼健康关系一个民族的未来。不仅是三亚,如今,全国的育龄夫妇都可以免费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划怀孕夫妇可以免费接受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服务。随之而来的是,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提前实现了我国“十二五”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而我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约2.1亿老年人口需要养老公共服务。随着医改政策的推进,有些老年人开始住进了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养老机构,享有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一些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开始有了政府补贴;更多的老年人在基层可以获得质优价廉的基本药物。
公共卫生服务是全民健康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从中受益。
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最大限度减少患病人群
除了对重点人群特别关注之外,最大限度地降低全人群的健康风险因素也是健康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健康中国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正在成为每一位卫生和健康工作者的行动指南。
前不久,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刘阿姨刚做完手术,因身体尚未康复还需要后续的康复治疗。如果在几年前,出院后就和医院没啥关系了。今天,国家通过分级诊疗的制度设计,让出院病人“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接受贴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如果病情有需要可以随时转诊到上级大医院。
作为刘阿姨的家庭医生,北京石景山区麻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金国清医师赶到她家中,为她作了测血压和听心肺功能等检查,并向其女儿介绍了具体的照护方法。
“家庭医生不仅可以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还是百姓防病的一线主力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益新认为,家庭医生可以为老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根据制度设计,今年将有200个城市的居民可以享有贴心的家庭医生服务,2020年,全国的老百姓均有望享有家庭医生的照护。“我都不敢想,如果没有金大夫,我妈这后续的康复治疗怎么办。”刘阿姨的女儿由衷地感激这项好制度。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百姓的观念也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不仅要不生病,还要身体倍儿棒,幸福感十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如今,医改已经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期。然而,民生牵着民心,哪怕一路荆棘,也要勇往直前。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为了13亿人民的福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铺就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之路”。
(本报记者 金振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