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6版:理论周刊·世界史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

    《儿童与社会的相互建构:儿童史研究突破的一种可能》

    作者:辛旭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7日 16版)

        【论点摘编】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历史学界将“儿童”对象化,从而催生各种与儿童相关研究的时代。在儿童史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建构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也将这一研究领域带向尴尬境地:一方面,儿童处于“被动”的失语地位,对于外界完全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对其表示异议的“生活经验论”又矫枉过正,几乎完全否定社会对儿童的作用。在“社会建构论”基础上提出的“儿童—社会相互建构”理论有望打破研究瓶颈,为儿童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该理论由两部分组成:突破传统儿童史中的家庭史研究取向,将儿童置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里加以认知;从成人世界对待儿童的认知、态度、实践和制度等方面,探讨站在“被动”“消极”地位的儿童怎样成为历史中的一个行动主体,参与到对社会的建构中。

     

        摘自《学术月刊》2016年 第6期 辛旭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