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6日 星期二

    提振世界经济 发挥中国作用

    ——访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

    作者:本报记者 赵明昊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6日 07版)

        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4日落下帷幕。针对今年B20杭州峰会的特点以及中国在提振全球经济方面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他说,中国基于自身多年的成功发展经验,为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其核心就融合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会议主题中。

     

        记者:今年的峰会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

     

        殷剑峰:作为国际工商界参与全球治理的平台,B20负责向G20提供工商界的解决方案。今年是中国首次举办B20峰会,与以往相比,政策建议简洁务实,在基础设施投资、小企业发展、金融治理、扩大就业、促进贸易投资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具体、新颖、有效的措施。

     

        此次的G20和B20峰会与以往的根本不同在于,作为两个峰会的主办国,中国基于自身多年的成功发展经验,为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其核心就融合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会议主题中。在我看来,以新技术(数字信息技术)来推动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创造活力,以有效全球治理框架来联动各国经济和政策,以提高劳动力技能、降低贫富差距来实现包容性增长,这就是“中国方案”的亮点与突破。这几条也是中国对全球经济摆脱长期停滞、实现可持续和包容增长的根本解决方案。

     

        记者:在提振全球经济方面,中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殷剑峰:近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的稳定发展就是世界经济的最大“利好”。但是,当前市场的大量流动性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了泡沫,而金融泡沫难以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一方面,全球经济陷入停滞;另外一方面,根据G20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的估计,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缺口高达20万亿美元。据经合组织估计,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可支配资产高达80万亿美元——这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被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显然,如何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和金融资产引入到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将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如何发挥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作用(例如更好地推广“一带一路”政策、发挥好亚投行的作用等),必然成为此次G20峰会热烈探讨的话题。

     

        此外,在我所在的B20金融促增长工作组,中方提出了几条建议,要优化全球金融监管框架以支持增长,要推动绿色金融和投资市场的发展,要以数字技术创新来提高金融包容性,要改善税收增长以支持包容性增长,这都是中国发挥的积极作用。

     

        记者:此次G20峰会的“中国印记”有哪些?

     

        殷剑峰:通过观察2008年以来的G20峰会可以发现,G20一直带有一种被动应对金融危机、甚至为了走出危机而相互指责的色彩。即使与会各方在会上谈到了相互合作以稳定增长、扩大就业的问题,但最终总是难以商定明确有效的措施。此次中国举办G20峰会,重点强调合作和创新,目的就是要找到共同走出衰退、恢复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路径,而这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一直强调并努力实践的。此次峰会提出的措施与以往相比,更加具体并有针对性。除了强调要继续实施增长友好型的货币财政政策之外,此次峰会更加重视供给侧结构改革。在今年4月和7月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结构改革均是会议重点。两次会议对结构改革的范围和措施给出了明确的说法,通过了“深化结构改革议程”,还设置了一套衡量结构改革的指标。

     

        (本报记者 赵明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