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4日 星期日

    陕州地坑院

    作者:张金保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4日 10版)
    壮观的地坑院村落布局 光明图片
    储水窑洞 光明图片
    地坑院宾馆 光明图片
    地坑院通道 光明图片
    天井炉灶 光明图片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有一处令国内外游人叹为观止的民间建筑奇迹——地坑院。陕州境内的西张村塬、张汴塬和东凡塬三大塬区上,有10000余座地坑院,形成100多个地下村落。

        陕州地坑院,也叫天井院,俗称“地阴坑”“地窑”,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人们在平坦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至7米,然后在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其中一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形孤行甬道拐个斜向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通道,称为门洞,是地坑院的入口。门洞窑一侧开挖有直径1米的水井,解决人畜吃水。现存最久的天井窑院已经挺过200多年的风雨剥蚀,至今仍有人居住。悠悠岁月如水,依然保持着“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下村落景象。

        陕州地处黄土高原东端,地下水位低,土质结构紧密,具有抗压、抗震、抗碱作用。陕州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人称“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陕州地坑院作为古代穴居方式的遗存,有着很高的历史学、建筑学、地质学和社会学价值。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地坑院窑洞,称之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陕州地坑院现在已成为河南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