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4日 星期日

    南京明城墙迎650岁生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朱蕾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4日 09版)

        9月5日是南京明城墙650岁的生日。作为世界上最长、保存原真性最好、现存最高的城市城墙,明城墙见证了石头城的兴衰变迁,是南京城的文化坐标,也是南京人的文化记忆。

     

        在明城墙650周年生日来临之际,南京市策划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650岁的明城墙显出来、露出来、亮起来,把城墙保护做成文化大戏。

     

    古城墙守住城市的文化脉络

     

        “20多年了,我一直在用镜头记录明城墙的历史变迁。”在南京明城墙650年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上,摄影爱好者谷昌旺向记者展示他的作品。此次作品展汇集了1.2万张作品,吸引了数万市民前来参观。南京明城墙首届全球华语诗词创作大赛、明代海外回流文物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650岁的城墙再换新颜。

     

        南京文化名人薛冰认为,为明城墙庆生乃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务实之举。“作为世界上最宏伟、保存最完好的城墙,有必要通过各种活动宣扬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而了解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灵魂。”

     

        为了守住南京古城的文化脉络,南京市通过政府投资和社会捐资,抢救修复了约7公里长的城墙,并以城墙为依托,先后建成了汉中门广场、月牙湖公园、南京古城墙修复纪念园等一批融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景观。昔日荒芜败落的城墙经大规模整修后,面貌焕然一新,既守住了历史容颜,又凸显了文化价值。

     

        2014年,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利用明城墙现有的内部空间,在城墙肚子里开设了7个“城墙书吧”。“南京老地图、地方志在这里应有尽有,一走进就立刻感受到浓浓的‘南京味’。”老读者范世昌说。

     

    传承文化价值才是真正的保护

     

        明城墙能有今天的精彩,离不开南京市点点滴滴的努力:从2014年起,南京城墙的保护理念从单一的城墙本体保护开始向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迈进。先后完成标营门以南870米城墙、中山门至琵琶湖段1700米城墙等本体3.3公里的维护修缮工程,使得城墙内外侧实现最大限度的贯通。而《南京城墙保护条例》的颁布,则以法规条文的形式为明城墙撑起保护伞。

     

        “传承才是真正的保护,明城墙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亟待今人挖掘、利用、传承。”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陈列部原主任杨国庆对记者说,与明城墙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他终于在2014年盼到城墙由静态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转变为可以传承利用的“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同,文化遗产保护更注重对文物的传承与利用。”杨国庆告诉记者,要对明城墙进行保护,就要让它真正融入城市发展,让市民真正感受到明城墙是有生命的、活的文化遗产。他认为,对明城墙的保护与传承首先重在“度”的衡量,在对城墙本体不造成伤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开发与利用;其次应当加大对明城墙厚重历史的宣传力度;最后,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

     

        在给明城墙过生日时,南京也没忘记明城墙的保护还存在两个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城墙周边种有高大的乔木,对城墙形成了遮挡,树根也会对城墙根基产生破坏。其次,中华门城楼在日军侵华时期遭到毁坏,至今也没能得到修缮。目前,南京市正着手解决这两个问题。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朱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