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

    毕节海雀村:

    种下青山 收获金山

    作者:李裴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2日 11版)

        毕节曾是贵州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民肚子填不饱,没地就砍树开荒,结果“风一刮黄沙漫天,雨一来泥沙俱下”,陷入“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毕节高山大梁子,洋芋苦荞过日子,想吃一顿白米饭,要等婆娘坐月子”成为毕节海雀村真实写照,大小山坡都成了光秃秃的“和尚坡”,石头越长越高,土地越种越薄。

        生活之贫、生态之瘠、生命之困,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村支书文朝荣这位彝族汉子身上。“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面对肆虐的风沙,文朝荣决心带着全村人与“穷神”斗上一斗。于是,他发动村民种树,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300多位村民扛着锄头、抬着树苗,浩浩荡荡地爬上山坡,开启了声势浩大的“植树运动”。

        一天又一天,一锹又一锹,一寸又一寸,20多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用心血和汗水染绿了荒山石山。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屋不挡风、地不产粮、山不长树、靠吃救济粮过日子的小山村焕然一新,昔日的“和尚坡”变成了如今的万亩林海,森林覆盖率飙升到70.4%,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4000多万元,人均近4万元,创造了海雀人守住“绿色银行”,吃上“林业饭”的奇迹。

        文朝荣的故事被作家王华记录在报告文学《海雀,海雀》中。很多人通过这篇作品认识了海雀村。

        如今的海雀,一座座青山成了一张张“绿色名片”,一片片森林成了一家家“绿色银行”,越来越鼓的腰包、越来越美的环境、越来越好的日子,让人们也来越深信: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植树造林成了海雀人的自觉行动,一担担土铺遍山,一棵棵树栽入窝。雨冲了,再种;土流了,再垒。文朝荣和村民的坚守,换来了福泽后代的山清水秀。被全村人精心呵护的树林,不仅令一方百姓致富,而且涵养了一方水土,使海雀村重新成为周边村寨的水源地。海雀村的变迁启示人们:种下青山,必将收获金山。

        (作者单位: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