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

    “大”院士讲“小”科普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本报见习记者 周艺珣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2日 06版)

        9月1日是新学年第一天,给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的同学们上第一课的,是一位特殊的老师——世界首颗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我作过很多场报告,这是让我最紧张的一场。”潘建伟说,这让他想起以前给自己女儿讲故事的往事,“那时候我女儿刚会说话,我多怕她听不懂啊!”

        为了这场报告,潘建伟作了很多功课。讲解科学的作用时,幻灯片里加入了《西游记》的镜头:“大家都喜欢《西游记》吧?肯定知道其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其实神话故事里的想象都被科学实现了,大家用的手机不就是顺风耳吗!”讲解量子纠缠的同步现象时,他说:“这就像两个小朋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他们相距这么远,却能在同一时间掷出同样点数的骰子。”

        潘建伟介绍,首颗量子卫星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目前量子卫星的各项有效载荷、光机系统、地面设备等工作状态良好,在初步测试中,量子卫星与新疆、河北、青海等地的地面接收站进行了对接,星地链路已经建立起来了。在随后的几天中,我们将进行星地量子纠缠对准,这项工作的难度更大,但是我们很有信心。”潘建伟介绍,前期基础测试预计将于9月15日左右完成,之后将开展科学实验,完成预定的科学目标。

        潘建伟报告的题目是《科学的价值》,在他看来,量子卫星在科学上的意义是无价的:量子卫星将实现千公里或更长距离的量子保密通信;能在宏观尺度上检验量子力学理论是否正确;观察到的现象或将推动理论物理学的进展。“理论物理学家们一直希望能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我们取得的成果或许将对他们有所帮助。”潘建伟表示。

        紧张的工作让潘建伟几乎没有个人时间。记者问:“那为什么还会接受一所小学的邀请,来给小学生讲课?”潘建伟笑了:“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听陈景润破解1+1的故事,虽然不太明白,但科学已在心中萌芽。我想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虽然孩子们可能听不懂,但能让他们留下一点印象就好。这就是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此时,在潘建伟身后,在中关村一小的操场上,“葵园量子精灵实验室”的蓝色旗帜在夏日的微风中轻轻飘动。

        (本报北京9月1日电 本报记者 齐芳 本报见习记者 周艺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