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山东、重庆、四川、甘肃8省(市)分管领导齐聚北京,与教育部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在共和国的教育史上,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专门就加强学校美育问题签署备忘录,这是第一次,八省市在这签,这是第一批。”
改革开放后,美育成为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方面,美育教育在现实中面临着哪些挑战,美育在当下又为何受到如此强调呢?
12万师资缺口,乡村学校占83.4%
据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发布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状况分析报告》,201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有美育教师59.9万名,占全部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为6.5%,而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美育课程的课时量应占全部总课时的9%~11%。这意味着即便按照最低标准课时量开课,也存在6.5%教师承担9%课时量的状况,仅能名义上满足“低课时中等工作量”的需求目标。
尽管师资总量达到基本需求目标,但从绝对额数看,部分省市缺口相对较大。在全国31个省份中,仅有北京、上海、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5省(区、市)不存在师资缺员的问题。以“低课时中等工作强度”为标准,所缺师资12万余名中,只有约19%分布在东部地区,而中部、西部分别占43.9%和37.3%。从区域差距看,美育师资的相对缺额主要集中在中西部。
美育师资供需均衡存在较大城乡差距。广西、青海、江西、海南等省份乡村小学美育教师缺额率超过50%,其美育课程开课率仅为30%。按照“低课时中等工作强度”的需求目标,所缺12万余名美育师资只有约0.5%分布在城区学校,乡村学校占了83.4%。
“美育难点在于补短板,关键是师资短板。”陈宝生说,“美育要注重公平,课程开齐开足,不能落下一地一人,尤其要保障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美育师资和设施。”为此,他指出,要统筹社会资源、统筹各部门力量、统筹师资培训,“优化存量,强化增量”,以多种形式满足学校美育的师资需求。
存在功利化、形式化等问题
上海市某小学的家长吴女士每周六都抽出半天时间送孩子学小提琴。她告诉记者,孩子所在学校的乐团常有到国外演出的机会,但进入乐团需要选拔,培训的任务就落在了家长身上。“我们是比较辛苦,但乐团可以开阔孩子视野,有项才艺也是好事。”吴女士说。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美育存在目的功利化、课程形式化的问题。不少家长向记者反映,学校的音乐课、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与自己上学时并没有明显的提升,浅尝辄止,学完就忘了。
“我们常常把艺术技能与审美素质混为一谈。”研究生毕业的陈琳在北京开了一间儿童画室。“注重线条的画法、注重透视比例、看画得像不像,这是传统上注重的。真正的美育应该在情感的层面,比如色彩与情绪的关系,笔触和对比色对想象力的激发。一个不会作画的人也可能有很好的鉴赏能力,大多数人需要的其实是这种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是让人更好理解生活的方式。”
8省市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目标明确
“美育是‘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重要立足点。美育在传统教育中是孕育在德的范畴内。从孔夫子开创平民教育,以德树人,教授六艺,诗教就包含了德育的内容。”陈宝生表示,“现代教育中的美育有联系也有区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美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增强文化自信、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待美育。”
根据国务院要求,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要开足开齐美育课程。陈宝生坦言,目前,教育界和社会均存在认识短板,没有意识到美育在立德树人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美育对社会风气有导向作用,这是必须重视的。”
陈宝生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完善、科学的美育评价标准和体系,引导教育工作者重视美育。
据悉,在此次签署的备忘录中,8省(市)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师资短缺问题为例,甘肃将把30%的特岗计划用于招录美育教师,同时,3年内培训1500名非美育教师转岗或兼岗开展美育教学。福建则确保每年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划出15%的名额用于美育教师。此外,各省(市)在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实施美育评价制度、加强美育条件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 本报记者 刘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