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

    历史责任感: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吴忠民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31日 13版)

        【学者专栏】

     

        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并非被动自发的过程,而是需要依靠人予以推动的,尤其是需要依靠一大批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的社会成员来推动的。一个社会能否得到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是否会出现一大批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的社会成员。历史责任感至关重要,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正处在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更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的社会成员,来主动承担起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推动并成就改革发展大业。

     

    历史责任感必然会激发出伟大的奋斗精神

     

        历史责任感意味着必须要有历史的担当。在履行历史使命和职责时,必然会遇到种种艰难险阻。为了克服这些艰难险阻,就必须具有一种伟大的奋斗精神,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必要时甚至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

     

        在中国近代,大批的仁人志士就表现出这样一种伟大的奋斗精神。鸦片战争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屈辱、悲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想一下,一个曾经两千年走在世界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有着伟大尊严的中华民族陷入了一种怎样的状态:民族受尽屈辱,尊严荡然无存,民众生活苦难深重。至今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仍会有痛彻心扉的感觉。为了救亡图存,为了人民的解放,无数仁人志士承担起历史使命,进行了伟大的奋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承载着强烈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表现出一种举世罕见的伟大奋斗精神。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念。这种极为坚定的信念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被激活成一种超乎寻常的伟大奋斗精神。以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史诗为例:数万名红军面临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在缺衣少食且武器装备极不对称的情形下,跋涉了两万五千里路途。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今人难以想象。其艰苦卓绝程度,是对人类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挑战。纵观世界历史,还没有哪个群体能做到这一点。无论是18世纪美国国父华盛顿率领的争取民族独立的军队,还是19世纪玻利瓦尔率领的拉丁美洲独立军,尽管其表现已经十分震撼人心,但客观上讲,其艰苦卓绝程度,同我们红军相比,仍然无法望其项背。正如文学家王蒙先生所说,“国耻国殇、生死搏斗成就了共产党,成就了社会主义,成就了中国人的凝聚力。”“如果共产党走到哪里都是顺风顺水、鲜花掌声,那肯定就不是共产党了。”诚哉斯言。正是凭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所形成的伟大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终结了屈辱时代,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

     

        如今,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是要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项伟大的历史事业,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伟大的奋斗。从更为广阔的视野看,中国人口占全人类的五分之一,中华民族的进步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得上这件事情更加激动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坚忍不拔才能胜利,半途而废必将一事无成。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

     

    历史责任感有助于历史及时代坐标定位能力的形成

     

        对于成就伟大的历史事业而言,固然需要伟大的奋斗精神,但是仅仅有奋斗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种清醒的判断能力,并据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基本行动路线。

     

        历史责任感有助于人们形成对现状及未来走向的清醒研判,进而有助于形成伟大事业的宏观构想亦即顶层设计,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有着强烈历史责任感的人,基于特定的历史使命,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为了成就历史大业,就必然会注重对历史及时代的坐标定位问题,即:立足于现在,反思历史,面向未来,把握住时代的中心任务;注重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在特有历史时期当中,民众有哪些所思所想和利益诉求,有哪些是必须予以消除克服的主要障碍,解决问题有哪些可行路径,并贯通前后左右各种复杂事情之间的各种联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时代的清醒研判能力。对于当时的时代主题和民众主要意愿,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清醒的认识,这就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科学分析当时时代背景、发展趋势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人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重大问题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语)。并且,中国共产党人以土地改革来满足当时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农民最为普遍和迫切的意愿,以统一战线团结动员大多数社会群体。事实证明,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宏观构想及行动方案是科学、切实可行的,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我封闭,都无法脱离现代化潮流而独立生存。基于历史责任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新的时代背景及历史任务同样有着清醒的把握,提出要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潮流,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一百年不动摇”。习近平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世界和我国发展实践所证明。”“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中国共产党人认为,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中心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而且,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及行动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历史责任感有助于学习意愿及学习能力的增强

     

        学习是历史责任感的必然要求。为了履行历史责任和使命,就必须解放思想,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我们这样前无古人、世所罕见的伟大事业,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而要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就离不开学习。

     

        只有通过学习,人们才能够形成与时俱进的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历史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尤其是现代社会更是一个复杂多样并且面临众多风险的社会。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社会的职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致,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异质性成分越来越多。与之相适应,民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影响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变数越来越多。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人类文明的迅速进步、社会各种能量的空前蓄积、社会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以及高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不断扩散的不确定性、一种前所未有的风险。这些风险既包括经济的畸形发展、社会结构的失衡、贫富差距过大、民主化进程的偏激推进、极端文化对现代文明的抗拒等社会共同体层面的风险,也包括自然灾难、公共卫生危机、环境生态、技术发展的不可控等技术层面的风险。面临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人们往往会难以适应并难免出现本领恐慌的危机。而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认识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与时俱进,增强反思过往、适应新环境、实现目标、把握未来的本领和行动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不断成功履行历史责任的一个重要原因。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十分注重并积极倡导学习,使得学习成为党的一种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到了21世纪之初,我们党更是前所未有地重视学习,积极提倡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逐渐从整体上将党政干部的学习予以常态化和制度化。重视学习,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特有优势。纵观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发现,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执政党能够像我们党这样热衷于学习。学习,不仅仅能够使得我们党具有一种与时俱进地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同样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人还能够统一思想,加强团结,从而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历史职责和使命。

     

        由上可见,既然历史责任感如此之重要,因而应当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历史责任感,让具有历史责任感的社会成员越来越多。如是,便可以从一个重要方面,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