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学在即,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白峰镇小门村里刚刚考上大学的4名新生领到了一笔村里发放的助学金,奖金从3000元至8000元不等。这笔助学金来源于村里一个普通的八旬老人——徐既仁。
今年81岁的徐既仁卖过柴、养过牛蛙和蜜蜂,也修过自行车、开过杂货店。去年80岁大寿时,徐既仁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和子女们平日孝敬自己的钱,共265万元,全部捐给村里做公益。其中199万元计划用来扩大村里的文化礼堂,66万元作为奖学金,奖励村里每年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去年,徐既仁一口气放了13份助学金,让孩子们在拿到大学通知书时又多添了一份喜悦。两年来,小门村已有近20名大学生收到了来自老人捐赠的助学金,总额将近10万元。“我现在年纪大了,钱财留着没什么用,就希望能为村里做点实事!”谈起捐款的初衷,徐既仁如此回答。
徐燕是徐既仁助学金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现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她对徐既仁的印象就是一个低调简朴的老爷爷,蓝色旧衬衣、褪色半脚裤、一双旧拖鞋……这就是徐既仁的夏季“标配”。徐既仁和他的老伴刘信兰过得非常节俭。从小门村的村口到徐家大约两公里路程,徐既仁宁可步行20分钟,也不愿意坐5元钱的三轮车。徐家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天的饭菜钱不会超过10元。有一次,小门村妇女主任张苏波碰到徐既仁,发现他在懊恼。“原来是因为买了25元钱的菜,嫌买多了。”张苏波笑言。
实际上,徐既仁的爱心之旅开启于2007年的一个扶贫活动,当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活动信息,坐公交车赶去市中心,现场结对了两个贵州学生。多年来,徐既仁的资助一直没断过,如今这两个学生已经读初二了。“能帮到别人,我很开心。”徐既仁说,“我就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有能力后回报家乡,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通讯员 干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