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它以崭新的姿态耸立在云贵高原之上。在凯里行走,满眼是苍翠的山林、靛蓝的石瓦、五彩的霓裳、欢快的笑语……在贵州特殊的地形气候中,凯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更有数量众多的文化形式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服装上鲜艳的刺绣和响当当的银饰载着动人歌声飞出人们的心间,扣人心弦。
摄影人将镜头对准这里的风景、建筑和生动的每个人,记录下一帧帧缤纷而珍贵的影像,我们将这些内容精选一二,希望能让每位观者都感同身受。
凯里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国家发改委规划建设的现代化黔桂湘三省区交界中心城市和贵州省实施全方位带动战略的前沿城市。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苗族、侗族儿女敬畏崇拜自然,在针线间表达着对情感的守候与期待,在服饰上记载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在叮当作响的银饰碰撞声中诉说那些过往的传说和故事。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凯里苗族刺绣工艺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绣和银饰共同构成了苗族女性盛装的主体特征,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和图腾”。苗族刺绣使用彩色丝线将蝴蝶、飞鸟、飞龙、石榴等独特、古朴、美丽的图案刺绣在服装上,这些图案表达了苗族祖先对自然、宇宙和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更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大放异彩,被世人公认为最精美的刺绣品之一。
银饰在奇美的造型、精巧的工艺以及繁复的镂刻之间展现了一个瑰丽绚烂的饰品世界,虫鱼的随性,龙凤的欢聚,花草的肆意……无论是千年前的漫长迁徙和征战历程,还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中,都铭记着祖先历经的千难万险,回忆着迁徙途中的风物,崇拜着祖先的勇敢顽强。
“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凯里全年民族传统节日多达135个,是名副其实的“百节之乡”“芦笙的故乡”“东方斗牛之乡”。节庆里,苗家小伙子吹起芦笙,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在芦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或是亮一嗓子,用一种纯粹自然的方式,直接而清晰地表达着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意。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凯里酸汤鱼风靡全国,成为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使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厦蓉高速公路、凯麻高速公路、凯玉高速公路和320国道贯穿全境,凯里黄平机场通航和沪昆高铁、贵广高铁建成通车,便捷的交通大大缩短了凯里与全国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
凯里自然景观得天独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被联合国世界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返璞归真,重返自然世界十大旅游景区”和“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风貌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特色民族风情旅游城市”等称号。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世界苗侗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有52项68个保护点,占总数的4.3%,居全国地州级之首。以银饰、刺绣、蜡染为代表的民族工艺品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美誉度。
近几年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通过上下合力发展、文化旅游带动、政策扶持、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等举措,以银饰、刺绣为代表的传统民族工艺品产业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州从事旅游商品加工、销售者达20余万人,工艺品企业4000余家,民间手工艺加工作坊2万余个,工艺品产业年产值约25亿元。
为弘扬民族文化,助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搭建民族民间工艺品传承、交流、合作、发展、创新平台,提高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知名度,打造贵州展会品牌,凯里市自2012年起至2016年,已连续举办了5届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和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活动的举办,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广泛认可,成为贵州省、黔东南州推动民族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凯里市打造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活动的推动下,凯里市的节会氛围日渐浓郁,传统节日逐渐成熟,发展模式正在完善,并逐渐成为一个样板。
(本版照片均来自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