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笔谈】
今天,我们要理解中国学术思想的文脉,理清中国学术演化的谱系,就会迎面碰到许多特殊的或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如“阴阳”“中道”“和合”“义礼”“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得意忘象”……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些术语,才能正确地把握中国的思想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首先在于它是基于当代中国实践、面向中国问题、回应中国需求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和学术体系。同时,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也在于它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民各个历史时期诉求的思想把握和理论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学术和思想文化源流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拓展。
在过去,我们的先辈一直通过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表达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因此有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中国理论、中国文化。今天,我们要理解中国学术思想的文脉,理清中国学术演化的谱系,就会迎面碰到许多特殊的或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如“阴阳”“中道”“和合”“义礼”“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得意忘象”……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些术语,才能正确地把握中国的思想文化。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演进历史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学术术语,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蕴含文化精髓
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术语蕴含着中国文化传统和思想意识的精髓。
面对不同时空体系下的挑战,不同的民族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譬如,在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上,热带和温带肯定不同,平原和山区当然有差异,沙漠地带和沿海地区显然有别,牧区和农耕区也会有许多迥异之处。这些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的特点逐渐积淀凝结,就必然影响到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反过来又阐释、维护和强化着其赖以出现和发展的特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例如,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必须靠一定规模的水利工程才能保证民众的安全和生产。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秩序,也就有了具备中国特点的思想文化术语,譬如,“家国天下”之中的“家”和“国”就有了特定的精神内涵。虽然英语中的国家有“nation”“country”“state”等表达,但nation更倾向于以国民、民族的角度谈国家,country则倾向于从国土的视角去看国家,state是从制度的侧面看国家,所有这些表达都与“家”没有半点关系,但中国一提到“国家”就会想象到家庭的温暖,国家与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得到了很好的确证。
体现思维方式
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术语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理解结构。
中国的“中道”概念与中国人理智密切相关,这有效地消解着时常出现的思想极端化倾向;“和而不同”在理性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种“思想”是对唯我独尊的西方自以为“普世”的强有力批判。实际上,即使我们在学习外来理论和思想时,也是按照我们的理解结构和想象力来理解的。譬如,我们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时,就不搞什么“休克疗法”,而是摸着中国的石头过河。这种中道、理智的方式保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高速前进,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另外,在学术方面我们也不断发展,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开始提升,这就说明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学术理解结构,这种结构把外来的思想和理论进行消化、转化,从而有利于学术上的自主创新。显然,我们是根据中华民族长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理解结构”,自主地、有选择地汲取和消化外来学术成果的。
构成话语体系
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术语是构成中国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的符号,或者说,是中国话语体系中连接思想观念的关节点。
很多思想文化的学术理论或学说,都有普遍的世界意义。但是,不同的理论或学说却各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论的独特性往往是由不同的术语或概念来体现的。
譬如,约瑟夫·奈提出所谓“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区分,但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王道”和“霸道”的分野。所谓“王道”,就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按照当时通行的人情和社会道德标准进行治理;反之,如果统治阶级依靠武力,蛮横无理,颐指气使,巧取豪夺,就表现为“霸道”。
另外,像处理相辅相成的事物或关系时,各国都有保持某种平衡的观点,但中国阴阳平衡的思想就更加积极,中国认为“阴”的柔弱胜过“阳”的刚强,“阴”不仅不是消极的,而是在特定条件下更加积极的力量。西方在看待竞争时,往往采取的是“零和思维”方式,而中国阴阳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及其二者相互转化的思维方式,更加愿意采取双赢、多赢、共赢的方法。由于同样的原因,中国的术语“礼”就包含有英语propriety等词语所无法表达的文化及人际关系制度性的内容。
由此可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升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力,离不开千百年来凝练、沉淀下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术语。我们不能削足适履,不能毫无选择地用西方的概念理解纯粹中国的问题。我们必须用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的术语和概念去表达中国问题,同时提醒国外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在考察、思考和理解中国问题时,要考虑中国本身的概念和术语,要弄清楚这些概念和术语的特殊内涵和规定性。
显然,对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思想文化术语进行整理、研究和翻译,就成为特别有意义的工作。“中国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顺利开展,对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及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都必将会日益显现出其重大作用。
术语摘登
格调
Form and Melody
雅俗
Highbrow and Lowbrow
讽谕
Subtle Admonition
意境
Aesthetic Conception
赋比兴
Narrative, Analogy, and Association
诗言志
Poetry Expresses Aspirations
风雅颂
Ballad, Court Hymn, and Eulogy
文以载道
Literature Is the Vehicle of Ideas
止戈为武
Stopping War Is a True Craft of War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