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

    黄鸣阳:科学带给我快乐

    作者:本报记者 任欢 本报见习记者 李薇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5日 04版)

        【出彩90后】 

     

        他完成16项创新项目,研制出国内第一架仿生海鸥扑翼飞行器;他曾入选2014年度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际无人机赛等大赛一等奖。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他对飞行器一直坚持着一种设计者的信仰。他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黄鸣阳。

     

        1993年出生的黄鸣阳,从小就对汽车和飞机感兴趣。“小时候在外面逛街,只要看到四驱车的玩具和飞机模型,我就会赶紧凑上前去,一步都不想再走。后来长大了,逐渐开始喜欢玩遥控飞机,但是总玩不好。那时我不服气,便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学好飞机相关的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飞机通’。”黄鸣阳说。

     

        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黄鸣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飞行器设计专业。在校期间,黄鸣阳逐渐明白,要想走好科技创新的道路,就一定要打下丰厚的知识基础。为此,他废寝忘食地学知识,做实验,耐心地请教老师,甚至还组建了自己的小团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验室,黄鸣阳和他的团队历时8个月,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架仿生海鸥扑翼飞行器。“飞机是20世纪初由莱特兄弟发明的。其实历史上有很多人是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鸟类制作飞机模型,但往往因为技术原因,最终出现了事故。当时我想着,不如从鸟类的飞行原理入手,试着研究一下。”黄鸣阳说。

     

        要想把理想化为现实,谈何容易。多少次含辛茹苦的实验,却换不来一次成功的试飞。“实验次数和试飞次数可能得有好几百次吧。有时候明明理论模型和电脑模拟过程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到了试飞就状况百出。我就只能反复去查找问题,从头再来。”尽管家就在南京,但他选择吃住在实验室。凭借这股热情,黄鸣阳成功完成了仿生海鸥扑翼飞行器的可控飞行,并在2014年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进行演示。

     

        黄鸣阳告诉记者,现在经常有人会问他如何坚持走一条科技创新的道路,他总结自己的科技创新信仰,只有简单的三点:扎实基础、开拓精神和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随时关注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享受看到新技术后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促使我充满干劲地去攻关。”黄鸣阳说。

     

        关于未来,黄鸣阳这样畅想:“科学带给我快乐,我会坚持学习下去。我也希望将来能够利用出国交换的机会,学习外国在飞机领域的先进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任欢 本报见习记者 李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