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

    从大数据里“打印”西装

    ——青岛红领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朱楠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5日 07版)

        【制造业民企转型】  

     

        在青岛红领集团的西装生产车间里,3000多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紧张地忙碌着。成排的缝纫机,大量的女工……看上去,这里跟其他服装厂好像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跟其他服装厂最大的不同在这里。”红领“魔幻工厂”西装生产车间主任范赛雯指着缝纫机上一台小型显示器说,“我们车间生产的每一件衣服都是不同的私人定制产品,顾客的量体数据、版型、面料等各种信息都储存在一个芯片里,工人在自己工位的显示器上只要轻轻一扫就能获得加工指令。”

     

        在生产线后部的传送带上,挂满了刚加工好的成品服装,花色多样,款式各异。偶尔有面料相同的,吊挂的芯片上却标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顾客的名字。

     

        以工业化的流水作业,生产个性化的定制产品,这就是青岛红领的“魔幻工厂”。2015年,红领集团被工信部列为46个智能制造试点之一,在中国服装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红领异军突起,2015年网上定制业务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长130%以上。

     

        “2003年红领开始探索转型,是因为当时国内的市场环境我们没法立足。”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回忆说,“大商场入场条件苛刻、场租费率高,仅销售渠道的费用就占了销售收入的40%左右,这还不包括大量库存的包袱。”

     

        张代理想到了服装定制。如果红领从批量化生产转型为个性化定制,不但可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档次,大幅提高利润空间,还顺理成章地打开了工厂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市场通路。

     

        如何按统一标准方便准确地量出顾客的身体数据,是规模化定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裁缝出身的张代理亲自出马,带领项目团队研究出一套“三点一线”量体法。现在,红领移动定制大巴里的3D量体仪仅需两秒钟就能自动完成量体。

     

        服装定制最大的技术瓶颈是打版。张代理决定引进电脑辅助设计系统(CAD),并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的制版机床和智能制版平台。

     

        “我们的电脑制版,是基于大数据以及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创新,有我们独有的核心算法和建模思维。”张代理介绍说,制版平台上存储了200万个版型数据,有多达100万亿种以上的款式组合。只要输入客户量体数据和个性化选择,马上就能设计出版样。

     

        在流水线上做定制,对传统的生产组织体系是一个挑战。项目团队引入了射频识别技术,将订单信息和加工指令集纳在一张芯片中,使指令随产品走,工人一扫就知道应该做什么。

     

        十年磨一剑。2012年,红领的工业化定制项目终于取得成功。根据测算,大规模定制的单件成本仅比批量制造增加大约10%左右。

     

        2014年,红领“魔幻工厂”APP上线,全球消费者都可以在网上预约量体,下单定制。这意味着红领真正实现了由消费者驱动工厂的C2M(顾客对工厂)商业模式。

     

        “如今的红领已经成长为一个‘互联网+’工业化定制平台,每一件私人定制西装,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驱动‘打印’出来。”张代理说。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朱楠)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