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3日 星期二

    高校如何做好社会实践顶层设计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本报通讯员 王安琪 曹宁 《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3日 15版)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之三】 

     

        今年暑期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时的一个场景,令北京某高校学生吴晶晶颇为无奈,“在调研之前,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个采访提纲,还找指导老师打磨了几次,没想到对方在采访之前给我们演示了一个PPT,几乎回答了所有问题,之后的采访大家都很沉默,气氛异常尴尬。”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尴尬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并不鲜见。高校在社会实践的前期培训、审核等环节存在明显短板,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不得要领,也为一些想“钻空子”的学生提供了通道。

     

    前期培训不足 后期审核不严

     

        “一个社会实践项目要想成行,需要经过学校的立项审核,这个环节是最严格的。”湖南某高校学生郭雯告诉记者,但立项答辩结束后,学生们就要自行安排大部分事宜,而临行前的大培训也都是“面上”的告诫与提醒,缺乏因项目而异的针对性。

     

        从某地煤矿调研回来,撰写一份6000字的调研报告成了山西某高校学生杨方的“大难题”。“由于前期缺乏实践手段和报告撰写的培训,导致我们在那儿像‘无头苍蝇’一样,根本没有获得足够且到位的信息,更不知如何下笔。”

     

        尽管东北某高校学生孙强的社会实践存在很大“水分”,但他一点不担心拿不到这门课的学分。“就像师兄、师姐介绍的那样,只要按要求写完调研报告,肯定能过关。”

     

        一位常年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承认,成果审核不严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只要上交社会实践登记表和社会实践报告,学校不会进一步审核。”

     

    缺乏全校层面的统筹机制

     

        实践环节凸显的种种短板,原因何在?

     

        “学校力量有限,真正负责社会实践的老师不多,而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数量庞大、项目众多,项目内容又有很大差别,因此很难做到点对点的服务与指导。同样,学生们上交的报告,我们也很难做到一篇篇仔细审读、修改,只能从中挑选一些比较好的进行展示、宣传。”一位高校老师向记者透露。

     

        “这些问题使得有些学校只是将社会实践当成暑假作业布置下去,学生则通过上交实践报告获得学分。”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教师王腾月说。

     

        “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宏观流程层面的梳理,也没有为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山西师范大学教师赵洁说。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童文胜还指出,一些高校的社会实践考核体系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导致学生社会实践情况得不到真实反映,还会诱导学生作假。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占仁强调,多数高校都将社会实践的相关工作划归团组织,缺乏全校层面的统筹机制、科学管理机制、资源保障措施,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的科学化、规范化。

     

        赵洁对此表示认同:“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高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管理,仅仅视其为一项‘短、平、快’的学生工作。如果高校认识不到社会实践在课程设置以及高等教育中的特殊性,只会造成学生等着学、缺乏主观能动性,进而暴露自己知识储备不够、前期准备不足的问题。这样一来,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亟须加强全程指导、动态管理

     

        在杨方看来,前期的培训、指导不做好,实践效果很难提升。而孙强则坦承,后期审核不严格对待,像他这样“钻空子”的学生仍会很多。

     

        对此,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李名梁强调,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理应从实践项目选择、实习队伍组建、实施方案制定、项目执行以及后期成果评估、展示与传播等做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策划与指导,特别应该引入专业教师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化、规范化与实战化的培训。

     

        “培训课程如何安排,单靠高校肯定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洪成文指出,通过约请实习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参与实习前培训的设计,也是解决培训难题的可行性办法。

     

        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检验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社会实践不同于其他课程的魅力所在。正因为此,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罗志敏建议,加强实践过程中的动态管理。“学校要在严格成果考评的基础上,加强对整个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如利用微信、QQ群等新兴网络平台的优势,建立暑期社会实践信息发布平台,要求参加实践的学生根据计划安排,每天发布调研日志,并即时上传现场图片,做到实时跟踪,及时发现并纠正出现的问题。”

     

        (本报记者 晋浩天 本报通讯员 王安琪 曹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